2009温州国际奢侈品展览会将带来消费革新
勤俭节约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带头提倡节约,那个年代,据有关人员统计,毛主席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而周总理,据说规定他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的毛巾也补上补钉。于是就有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句口号。
我们国家提倡勤俭节约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过度的“节约”其实会抑制了商品的正常流通,它不但会造成消费停滞,影响使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还抑制了社会需求,不利于推动和促进商品再生产,这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革新,迎新消费、迎时消费、超前消费这些消费观念都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只要是属于有支付能力范畴的消费方式,均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奢侈品展作为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表示欢迎,有人持谨慎态度,也有人坚决批判,他们认为奢侈品消费违背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提倡的“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对社会风气将产生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其实,奢侈品究其本质,也是一种商品,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它的价格确实高了一些,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成了一种特殊商品。然而,只要它是商品,它就必定会受到商品价值规律与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必然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供求关系。
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奢侈品消费那是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世界的,与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格格不入。其实,中国人对奢侈品消费品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一架蝴蝶牌缝纫机、一辆凤凰自行车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就是一种奢侈品,只要你是在自己的支付能力范畴内购买它们,那就是一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正常消费。
莫不知,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今的中国已不声不响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