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潮初现 奇瑞吉利欲海外“抄底”
2009年02月20日 08:37上海证券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2月18日上午,汤森路透发表报告称,截至2009年2月17日,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收购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

另据统计,进入2009年以来,截至2月17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占到整体收购的90%,较去年第四季度上升了10%。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在上周三也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利用其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在此轮经济调整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拥有了海外“抄底”的最佳机会。2009年伊始,中国汽车企业收购海外品牌、资产的意识开始“蠢蠢欲动”。

除了沃尔沃倍受关注外,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SAAB等品牌也传出将被东家“贱卖”以换取现金流。2月16日,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欲出资5亿美元收购悍马的新闻开始甚嚣尘上:据彭博社报道,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公司目前正在与陷入困境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谈判,试图收购其旗下悍马SUV部门的业务。

而入不敷出的通用汽车将出售上海通用股份的新闻更令人震惊:通用汽车公司已经与中国上汽集团进行了商谈,讨论出售通用在上汽通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或其他资产以筹措资金。

消息人士透露,深陷现金流危机的通用汽车在几周前就与上汽汽车进行了接洽,并提出报价出售其在合资公司中持有的部分股份。

而就在去年底,上海通用发表声明称其投资计划不会改变。而之后又传出了通用增持五菱,并引进第二款乘用车型的消息。

这一切的收购计划,似乎都来得有些突然。

“势能拉高”战术

2008年初,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本质论VS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势能拉高战术”。在郎咸平看来,“手机商要在高度饱和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拉高自身的品牌,和消费者建立更具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才能符合行业的本质——势能的储存。即手机商首先应该不断地往上爬,把品牌拉高,然后再以高姿态进入低端市场!品牌拉得越高,以后进入其他低端市场的成功机会就越大。”

有意思的是,郎咸平的这段理论虽然是以手机企业为例,但却对中国的汽车企业同样适用。进行海外收购则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们实现“势能拉高”的一条捷径。

全国乘用联副秘书长崔东树向本报记者解释说,中国车企一直有海外收购的想法,去询价也有可能,但真正要收购海外品牌,则有点“玄”。他认为,奇瑞、一汽收购国外工厂的做法更务实。

2008年底,自主品牌比亚迪的汽车销量排名一度超过奇瑞,并高调宣称:“比亚迪已经从奇瑞手中接过自主品牌的大旗。”这对奇瑞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新年伊始,奇瑞汽车股份董事长尹同跃振臂高呼:“销量最重要,2009年奇瑞一定要把销量提上去。”在品质为王的年代,企业领导还把销量放在第一位的已并不多了,由此可见尹同跃的压力有多大。

事实上,2008年奇瑞的失利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没有新车型,战略上的失误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去年奇瑞在中国国内的销售减少6%。奇瑞因不顾自身能力同时操作太多项目,包括频频推出新车和洽谈业务合作,一度饱受批评。奇瑞确实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

并购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宦璐   编辑: 卜瑶函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