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潮初现 奇瑞吉利欲海外“抄底”
2009年02月20日 08:37上海证券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就在本周,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奇瑞汽车在2009年将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将把目前运作中的奇瑞量子项目打造成一个高端品牌。

据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奇瑞汽车正在致力于打造一家全新的豪华车公司。新公司名为奇瑞量子汽车公司,是奇瑞与Israel Corp公司在2007年12月组建的。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工业集团Israel公司持有该公司45%股权,奇瑞则持有55%股份。公司的目的将是“跟随丰田汽车公司的足迹,打造属于中国的雷克萨斯品牌”。该品牌豪华汽车将为出口市场而开发,同时也供应中国国内市场。

“下手”豪华车,拉高自己的势能,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在这种逻辑思路下,不难理解奇瑞为何对豪华车沃尔沃情有独钟。“如果收购成功的话,不仅可以引进人才、借用其技术或生产平台,还能借助其品牌优势提升本土汽车产业的水平和档次,带动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势能拉高战术’将取得成效。”业内人士这样分析奇瑞汽车若收购成功所能带来的好处。

积极参与“游戏”

很明显,在获得政府采购支持,以及鼓励小排量车型和汽车下乡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们将发力2009。他们正在渴望获得新的突破。

管理咨询企业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自主品牌制造商需要一种开创性思维,将变化的环境视为重塑其商业模式(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还可能包括行业本身商业模式)的一次天赐良机,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它们的亚洲先行者。

事实上,这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展之路并不平坦,中国汽车企业要使“势能拉高战术”起效,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谨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已有中国企业提供了前车之鉴。上汽和联想这两家在海外收购战略上实现重要突破的公司,在2009年同时陷入困境。前者控股的双龙汽车如今正处于破产边缘;而后者在经历了北京奥运营销的短暂“蜜月”后,预告2008年10-12月的财政季度将发生重大亏损。

当然,要规避收购中出现的风险是门学问,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收购技巧,而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的做法中学到些什么。刚刚过去的2008年就是日本公司的疯狂并购之年。根据Dealogic的统计,日本2008年海外并购总额高达778亿美元,是2007年的3倍,位居亚洲国家之首。除了对雷曼和摩根士丹利等出手外,日本企业也在能源、大宗商品、食品和机械设备等领域掷以重金。与过去追逐标志性资产的高风险做法相比,他们如今更偏爱中小规模的交易,而且收购的目的是获得专业技术以及达到在本土无法企及的目标。

甚至我们的印度“兄弟”,其国际化收购步伐也迈得很大。

“中国参与国际化游戏,正在改变游戏规则。”谢祖墀博士这样认为。对于那些想真正成功走向世界的中国公司来说,需要将本地知识和全球规模有机地结合起来。回报由此将是巨大的。

他同时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拉高势能”、拓展国际市场可以采取多种战略。

可以通过价值链整合,用中国品牌将产品出口到西方市场。他以万向集团为例,万向公司目前在北美有6家工厂,销售额约4.5亿美元,在建立海外业务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该集团主要生产转向系统和传动轴,目前正与弱势的美国供应商谈判收购他们的部分资产。

还可以“不通过收购,而是用中国品牌在海外建立业务”。至少到目前为止,吉利、长城、华晨都已经成为以自有品牌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生产商。这些生产商大多已向其他新兴市场(吉利在马来西亚,奇瑞和长城在俄罗斯)迈出了第一步,并计划在更为成熟的市场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并购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宦璐   编辑: 卜瑶函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