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精彩呈现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精彩呈现

原标题:“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精彩呈现


“从洛桑到北京”

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展览时间

2018年10月16日—2018年11月15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展厅

北京奥加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外大街26号奥加饭店1层)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自200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10届展览、18年的历程,纤维艺术已经形成学术化、大众化、社会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活动之一。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文化部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相关学术活动项目,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联合主办,并于2018年10月16日—2018年11月15日展出。

本届双年展将展出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175件纤维艺术作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国内外作品68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展出国内外作品57件,北京奥加美术馆展出国内外作品50件。

纤维艺术知多少

NEW

纤维艺术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应该说不管是从它的材料、工艺还是表现形式上,纤维艺术与纺织艺术设计都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在现代的发展中许多方面又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的。


那艺术家是怎样理解和表达纤维艺术的呢?

我们现场随机采访了3位参展的艺术家

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史文莉   作品《where》

以刺绣的形式,来表达空间、光线和色彩,表现一种东方或西方的、现实或梦境的、过去或未来的空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难以确定朦胧感,带有一种超现实的矛盾感和神秘感,留给人无限的想象。

Q:谈谈您参加这次纤维艺术的感受?

A:其实从2000年的首个纤维艺术展开始至今我每届都有参展,10届的展览历程中我感受到,纤维作品在不断地丰富,从以前单一的编织到现在各种的表现技法和材料,不光是有平面的、立体的还有装置的,因为纤维艺术是国际性的,来自世界各国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人士都会参与,有的人是研究面料的,有的是服装设计师,有的是雕塑家,有的是画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应用纤维的材料和纺织的技术,使得纤维艺术的发展更全面更丰富。



房芳 作品:《流年

以传统的羊毛高别林编织的手法,运用一些形似树干、树叶、年轮、水纹等元素,结合了中国水墨画和现代肌理画的技法共同来体现《流年》这个主题。

Q:作为一个艺术家,您觉得什么是纤维艺术呢?

A:以前的纤维艺术是以平面居多,表现形式更传统,而现在的纤维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材料更多,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纤维,像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等等,都可以做成纤维艺术,举办纤维艺术展是中国纤维艺术和世界纤维艺术的融合和碰撞,使得纤维艺术的层次更加的丰富。



吴帆   作品:《夜未央》



作品运用金属及纤维材质,以手工编织的方式,通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符号间的对话,以叙事的方式表达阴阳之间、动静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生命状态的理解。

Q:您认为中国的艺术家在纤维艺术的表达上与国外的艺术家有哪些差异性?

A: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创作早期是以染织专业为主,是一种以编织为主要工艺形式的壁挂。近20年来,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表达形式更趋多元化,不单单以图形表现这种平面化的形式进行创作,半立体、立体、甚至融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的作品越来越多,作品也更多地表达对社会、自然、人的观注。当然,中西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理念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西方艺术家更自我,更加关注内心世界;中国艺术家创作时思考的格局更大一些,更注重技法表现等。


作品赏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