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后是怎么毁在流言里的?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一代天后是怎么毁在流言里的?

#we are sorry Britney#

如果提到美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定少不了Britney·Spears,她曾是美国甜心的代名词,是诞生在千禧年代的现象级巨星。

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互联网还未发达的时代,连我们的爸爸妈妈们,都知道美国有个小甜甜布兰妮。

但在近几年,我们很少再看到有关于她的消息,虽说流行文化一直在不断更迭,偶像不会是永远的,但Britney的遭遇,可不仅仅是“过气”两个字就能概括出来的。

最近《纽约时报》制作了一部名叫《Framing Britney Spears》的纪录片,虽然主要聚焦Britney与她父亲的官司,但也由此折射出了年少成名的她,在聚光灯和流言下,在明星文化泡沫里逐渐“崩溃”的原因。

自开播后它在全球都造成了巨大轰动,也再度激发了网友对当年媒体过度消费Britney一事的热议。

而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她的前男友Justin Timberlake也在舆论压力之下,对于他年少时做出的可笑行为向Britney提出道歉。虽然于事无补。

看完这部影片就像一口气憋在了胸口散不出,你会发现用悲惨来形容她这些年的经历,一点也不为过,颇有一种美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既视感。相信没有一个人在看完后会不心疼这个女孩。

Britney·Spears于1981年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在唱诗班的歌声中长大,别的孩子还搞不清是要上哈佛还是读牛津的时候,她就已经展示出了过人的表演天赋。

漂亮的她不光学了很多特长,也早早就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和展示,拿了不少奖项,后来还参加了当时热门的电视节目《米老鼠俱乐部》。

99年,不到18岁的她发布了首张个人专辑《……Baby one more time》,首周就以12.1万销量空降Billboard专辑榜冠军,而当时同名首单也高居Billboard单曲榜冠军,凭此,她也获得了那届格莱美两个奖项的提名。

"历史上第一位同时包揽专辑榜和单曲榜冠军的新人歌手"

"历史上最年轻的同时获得专辑榜和单曲榜冠军的歌手"

"历史上最年轻获得钻石销量认证的歌手"

名利接踵而至,这张打下“小甜甜”形象基础的专辑成功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专辑的火爆的确与她出色的外形是脱不开关系的,在主打曲MV中,她就贡献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学院风造型⬇

白衬衫在胸前打结,隐约露出里面的黑色Bra,外面罩上美国校服中最具标志性的灰毛衣,下身是短裙配长袜和乐福鞋,她把放学去酒吧的标准变装方式直接搬到了mv中。

这个造型并非出自旁人之手,而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她前卫的妆容和穿衣风格影响了一代年轻人,说是千禧一代Y2K的活招牌一点也不为过。

惊奇队长Bire Larson

Iggy Azalea

凭借着一张美国甜心的脸和高辨识度的嗓音,Britney真的红了。紧随其后的专辑《Oops!……I Did it Again》也是销量口碑双丰收,那时的她,仅凭两张专辑就成了站在宇宙中心的大明星。

虽说那时的她活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样子,有颜、有钱、有事业、有爱情……但她却一直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在受到民众疯狂喜爱的同时,也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诋毁。

她在MV和杂志封面上的大尺度造型,开始让很多民众无法接受,美国家庭协会号召人们抵制她的CD,只因她天真又性感的矛盾形象在他们眼中有伤风化,认为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好像穿了一件性感的衣服,所有人都有理由提出一些下流问题,甚至有主持人当年在公开场合问她“是否是处女”。

相比于当今娱乐圈还在到处喊“哥哥姐姐”的少年偶像们,布兰妮面对的世界可真是残酷多了。

从少女时代开始时她就被摆在聚光灯之下被人审视,被迫成为人们眼中的Lolita,明里是“American dream”的代表符号、麦当娜接班人、玉女歌手,暗里却要满载着猥琐的欲望,在怪异的目光下成长。

这样说,或许你很难直观感受到,但如果把她的遭遇和某扑上被拿来评分的女孩、某手上穿着紧身衣+短裙跳舞的未成年姑娘,以及当年被媒体说发育过度的林妙可放在一起,是不是就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了。

厌女文化结出的恶果,从来就没少过。

Britney的装扮从未冒犯过什么人,但恶评却始终不断,马里兰州“第一夫人”Kendall Erlich也在电视节目里放话,称“如果有机会射杀Britney·Spears,我想我会的”,用这样的话来批评Britney的衣着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不知道,这言论自由自由得是不是连人性都没有了。

她和Paris Hilton的友谊也承受了很多恶评,人们对两个女生互相陪伴的善意看不到,只看得到她们一起喝酒蹦迪后的宿醉,然后被扭曲成“堕落派对女孩”。

但如果这是兄弟间的聚会,还会如此吗?毕竟在这些人眼中,她被骂只是因为这种“不得体”的举止不应该出现在女生身上

但不管是面对当面拿她身体开玩笑的无良媒体人,还是肆无忌惮暴露隐私的前男友,她都没有暴力回击过,只是默默承受。

偶尔也会在节目里调侃道,如果自己当了美国总统,一定会争取首先把夜店开到月球上。

在前两张专辑风波未平的时候,她又“迎难直上”发布了第三张专辑,开始从teen pop转向更成熟的风格,虽然围绕着她的争议愈演愈烈,但Britney依旧坚持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People can take everything away from you

But they can never take away your truth”

直到后来,婚姻和情感上的多次不顺、亲人的离世、媒体的穷追不舍……一系列的刺激让她开始用极端方式去宣泄,也由此,她成了报纸上那个精神失常的人。

当时狗仔们也以拍到她“发疯”的素材为乐,这才进一步击垮了她的精神状态。

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一代天后不光没能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还被送到了戒疗中心,她的一举一动,也要受到父亲Jamie Spears的监管,后来她更是一度成为了父亲的ATM机,说是照料,实际上是在套现

没有什么,是比被剥夺尊严更可怕的,寻常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何况是曾经名震一时的她呢。

被传“患病”后的小甜甜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曾经最爱的露胃装也成了她街拍照里的“负担”,身材走样的她虽然还坚持着自己的穿衣喜好,但有时候还是会用外套盖住小腹,避免镜头拍到。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她病情严重,精神崩盘的情况下,最近的一些消息却能够佐证她并没有生病,病的是那些想要管控她、打击她的人。

Britney自己在2008年就曾说过,自己根本没有失控,而是面临着过度管控。甚至有人证实,Britney并未确诊过精神类疾病,但却要一直不停地服用药物。

但凡吃过一次精神治疗药物的人,都知道副作用有多大,所以Britney在近几年出现状态不佳、眼神涣散的情况,并不一定是疾病导致的。

还记得之前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没病”吗,结合她的经历真的细思极恐。

不管是纪录片镜头,还是Britney个人社交平台的异常现象,都为粉丝们敲响了警钟,#Free Britney# #We are sorry Britney#等话题应运而生,歌迷粉丝们自发上街游行,希望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能够让昔日天后重获自由,回到原来自信、有活力的状态。

Britney的遭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中关于性别不平等、原生家庭危害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Free Britney#运动看似仅仅是为了个体,实际上却是为了女孩们更勇敢地站出来,驳斥那些偏见与不公。

Britney的巡演导演Kevin说,她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她是很富有创造力的,而且她总是会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出来,找到最合适的人帮助自己。

对于美,她有自己的理解方式,能从一众女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时代影响力的人物。对于人生,相信她也早有自己的规划和认识,不需要别人来帮她管理。

与其说我们都欠Britney一个道歉,不如说是她改变了我们心中的某些刻板印象,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做自己,屏蔽掉外界的那些干扰。而真正推动#Free Britney#运动出现的,是她自己。

她身体力行地教会了粉丝如何活得更加“自我”,不受束缚,而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将她看作一种人生信仰,所以当人生信仰受到威胁时,自然要站出来保护她。

在《Framing Britney Spears》的豆瓣留言里,很多人都说希望看到她再火一次,从此次风波中重生,回到原来发光的模样。同时,也应当留心身边那些“厌女文化”的延伸,对自己造成伤害。

我们不是为Britney·Spears站出来,而是为了自己,为了那些受伤的男孩女孩们站出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