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啦!苏绣真的好厉害···
单看这几张星空图,是不是觉得更像摄影作品?
居然都不是照片,而是著名刺绣艺术家陈英华的作品!
就···精湛的工艺感、配色的艺术感都美到离谱,在真正的大触手中,浩瀚星辰也是可以“绣”出来的。
陈英华最为著名的就是刚刚看过的《蟹状星云》、《猎户座大星云》。
以及《马头星云》、《鹰状星云》、新作《石刻天文图》,统统美到巧夺天工。
《石刻天文图》的原作“苏州天文图碑”,是现存最早的一块完整的图文兼备的石刻文献,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陈英华老师的绣工,还起到了对家乡文物的宣传作用。
这次陈英华老师的刺绣作品被翻出来、转上热搜,是因为刚刚拿到了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向她颁发的“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
ps.是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老为她颁奖的!渊源羊后面讲!
获奖的系列作品还在中国航天日科普展主体展区正式展出。
早在2006年,陈英华就开始了星空系列的绣品创作,产量不多,至今共绣制了26幅星空系列绣品。
第一幅作品就是打出名号的《蟹状星云》。
星云色彩绚丽缥缈,十分难绣,她用极细的丝线、10多种针法,以及上万种颜色。针线互相交织,呈现出高级的光泽感。
一遍遍尝试,不满意了再拆线重来,耗时七个月,终于大功告成。
2012年,陈英华带着她的作品到美国参加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展览,逼真程度会让外国友人惊叹。
前来参展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重金求购。
陈英华老师:NO。
“我觉得我对这个就有自己的感情,我不愿意把它让到国外去,我觉得放在我们中国科技馆,天文馆比较合适。”
“花了那么多心思哦···而且是我特别喜欢的东西,想留在国内,不想给他们。”
看到这个采访确实非常感动!她不仅有手艺、有匠心、有非遗保护意识、还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作品亮相英国皇家学会
其实在星空系列之前,陈英华老师的刺绣水平就非常出名了。
陈英华作品,价值高达33万的《贵妃醉酒》
在陈英华手中,这些原本就比针细的线还可以被分成十六根,甚至更细,像蛛丝一样,一分细了就飞起来了。
金鱼的尾巴,小猫边上的那种毛茸茸的触感,都可以绣出来。
她作为苏绣传承人,从十四岁起便开始从事刺绣。十多年前,故宫大修,面对很多受损严重的刺绣,故宫专家们迫切需要找到能恢复失传针法的绣娘。
修复文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对绣品的复制要求不仅色彩、图案与原件没有差别,还要保证所用的针法也是古法,是一件很有挑战的复原工作。
专家们倾向于找一个年纪小一点绣娘,然后找一个就是大师绣娘,以便传承有序。
而身在镇湖的陈英华因在当地小有名气,被故宫专家看中,成为最早一批为故宫复制苏绣的、被称为“中国第一绣娘”的顾文霞老师结对子的“徒弟”。
顾文霞,苏绣界的大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她代表刺绣艺人第一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展览会上登台表演苏绣,让英国人叹为观止。
2006年,陈英华开始着手乾隆花园倦勤斋隔扇的双面绣复原。
它跟现代苏绣双面绣不同,属于乾隆绣(古法),绣的时候,一直要很用心,不能轻,也不能重。
由于文物的条件限制,材料、稿件不齐全,只有一半,需要靠自己复原出一个整的。
陈英华靠残存的绣片反复试验,前后用三年的时间,终于补全了200多年前倦勤斋的隔扇夹纱。
至今为止,陈英华先后接手了倦勤斋、符望阁的门、 隔扇心、寿康宫等内饰苏绣的复制。
残破不全的皇家刺绣,经她的巧手得以复活。
是不是有被苏绣灵秀、逼真的技艺深深美到?
其实我们国家的刺绣工艺不止苏绣,还有富丽堂皇的京绣!同样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了。
京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作为曾经的皇家技艺,它在用料、针法、配色上都有着浓厚的皇家风范。
针法以盘金、打籽、平绣、圈金为主,在全国的众多绣种之中受宫廷影响最深,特点就是富丽堂皇、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材料名贵。
主要色彩有黑、黄、红、蓝四色,黑为玄,黄为权,红为喜,蓝为贵。
尤其是京绣主要是为宫廷服务,宫廷绣一些幔帐、龙袍,盘一条龙的话,一针一针扎下去都是金线,有的绣品关键部位缀玛瑙、翡翠等宝石。
所以早期的京绣绣工几乎都是男工,需要很大的体力。
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
用真金锤箔、捻线,盘成图案或是结籽于其上,工艺复杂、贵重珍奇、金碧辉煌,在其他地区的绣品中极少见到。
(清)明黄色缎平金打籽绣云龙纹挂饰
封建王朝结束后,京戏、古装影视剧的剧装便成了京绣展现技艺的重要舞台,特别是传统京剧服装80%有绣活。
北京剧装厂也成了“京绣”技艺目前最正宗的传承地。
孙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京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一级大师,她从1976年开始在北京剧装厂工作。
张艺谋歌剧《图兰朵》、电视剧《大宅门》等大量剧装、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4000余套服装等等,都是出自孙颖团队之手。
虽然从龙袍“消费降级”成剧服了,但是京绣出来的剧服依然是能在灯光下闪闪发光的。
戏服上花卉图案的边会用金线代替墨线勾一遍,在舞台的光影下不仅轮廓非常清晰,还能够有炫目华丽的感觉。
所以一件戏服劳动量的投入依然很大,一件剧装从头到尾,也要经过裁剪、绷片儿、配线等三四十多道工序。
孙颖团队也参与复制坤宁宫帝后大婚幔帐、龙袍服饰,养心殿、永和宫、咸福宫的帝后贵妃幔帐等复制绣品文物200余件。
2013年参与修复了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
因为文物珍贵,只能在故宫里集中看一两次,时间很短、不能拍照,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一点点琢磨设计、纹路、材质、刺绣工艺等。
这件是清代皇后大婚穿的吉服,上面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工艺精美,孙颖团队为了修复它,六个绣娘绣了整整一年半
其实这么一趟刺绣艺术观赏之旅下来,羊不成熟的小感想:
不愧是文明从未中断的中华民族!悠悠历史沉淀下的民族手工艺,一代又一代真正充满工匠精神的大师们,锻造出好多巧夺天工的杰作。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水线产品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只是我们自古都秉承的是不夸夸其谈、不过分炫耀的谦虚美德,在营销方面真的蛮缺会吹的嘴(bushi)。
近期震撼2.0,水雕豆腐
从更好地去保护培养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上说,我们不仅要多多支持、关注它们,也最好能够多多发现、宣传它们。
让我们的传统手工艺被更广大的市场、消费人群看到,从而活态地培养更多手工匠人们,让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以发扬。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