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做局了的“白幼瘦”
时尚
时尚 > 女人天下 > 正文

被资本做局了的“白幼瘦”

前段时间,北京新开的W Management(WM)门店外排起长队,乍一看还以为是某档偶像选秀的海选现场——清一色的高挑俊男美女,个个盘靓条顺,妆容精致。

WM招的这个“店员”,已经不是你认知里那个收银、叠衣服、帮你找尺码的零售岗,而更像是一场线下选美——“你够美,就留下”。

这种"颜值至上"的招聘风潮,源头正是1970年成立的Brandy Melville(BM)——这个以"One Size Fits Most"闻名的意大利快时尚品牌。

BM早就在全球范围内把店员颜值变成了品牌营销的一部分。讽刺的是,2025年了,它不仅没因身材歧视争议垮掉,反而吸引了大批模仿者……

"尺码暴力"

用衣服筛选顾客

BM最具争议的,从来不是设计,而是它那句魔幻的“One Size Fits Most”。听起来友好,实际上是“Only for Slim”(瘦子专属)。国内跟风品牌也深得其精髓:WM虽然标配M码、L码,但橱窗、模特、主推款,永远是S、XS。这种“均码”不仅仅是尺码上的选择,还是品牌对顾客的隐形筛选。

这些品牌用尺码玩着精妙的心理操控,它们高喊“做自己”,却用每一寸布料、每一张海报、每一位店员告诉你:“你不配”。然后,它们用“均码”掩盖只服务一小部分符合品牌“标准”女孩的事实,顺便卖给你一个“你瘦了才能美”的观念。

BM店内

当年的“公众号女王”咪蒙在台上一脸迷妹式地告白:“我的梦想是能穿上BM,因为它只有S码,穿上意味着又年轻又瘦。”一语道破BM推崇的美,不止瘦,还有年轻。但是瘦+年轻的美,正在朝着不太美好的方向发展。

BM的意大利首席执行官Stephan Marsan(BM创始人之子)曾亲口表示:“自己的员工必须年轻、苗条、漂亮、白人。”单纯年轻苗条已经不能满足BM的中高层,他们把魔爪伸向了幼态。

他要求“未成年员工每天必须发一张全身自拍照给到高级管理层,如果CEO觉得其中一人不够瘦、不够好看,他就会立刻要求这名员工滚蛋。”

因此店里的女孩都很害怕体重增长,因为只要尺码大一点,轻则面临被调到后台工作,不再和客户直接接触;重则直接面临被解雇。而当中不少女雇员甚至只有14岁。

一位叫做玛琳娜的前女性员工回忆道,女员工都被要求在男性高管面前试穿衣服,甚至脱到只剩下丁字裤。连未成年的兼职女生都会被要求在高管面前裸露上身。

《Brandy Hellville & the Cult of Fast Fashion》店员发的图片

据报道,BM多名女性员工都曾匿名爆料过自己被性侵。一位21岁的BM店员曾透露,被30多岁的高管带出去吃饭喝酒,之后她就被灌醉了。等到再次醒来后,已经是全身赤裸的和高管躺在床上。

除此之外,公司高层还会和十几岁的员工调情,并直接把酒带到门店,为了让员工们保持兴奋鼓励她们摄入药物。涉世未深的女孩们为了更高的报酬、免费的购物卡、被邀请到夏威夷或意大利工作旅行,甚至可以享用豪华公寓等等,成功地沦为了BM的“工具”。

《Brandy Hellville & the Cult of Fast Fashion》女店员

她们会担心体重增加而被开除,常常节食减肥;她们会被鼓励吸毒,来保证夜班也可以精力充沛。她们会被高管拉着去喝酒,哪怕是未成年人。而这样的工作环境竟然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理想工作...

从BM到WM

一场关于 “白瘦幼”的双向奔赴?

BM宣传照

BM最成功的产品,从来不是衣服,而是一套关于“你不够好看就不配进入”的筛选机制。

BM的店员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向你“展示理想身材”,让你沉浸式感受BM的白幼瘦美学。店员更像是被摆在货架上的“目标身材模板”,服务和业务能力是几乎没有的。小红书关于店员的吐槽满天飞:"进BM像进冷宫,店员全程臭脸""问尺码被翻白眼,仿佛在说“你配吗”。

在国内,BM用80/小时的薪资和「只收帅哥美女」的噱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兼职。彼时,社交媒体上以能够去BM兼职为荣,甚至还有很多人专门去店里拍摄店员的照片……这种用长相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物化行为,备受品牌精神内核虚荣的质疑。

BM店员

更讽刺的是,这场“审美精英主义”的秀场,并非品牌单方面强推,而是“互相奔赴”:很多女孩视被BM选中为一种“封神”。社交平台上不乏“BM店员vlog”“一天穿搭记录”等内容,配文是:“今天也在做大家的BM girl~”她们在被选中的那一刻,便默认成为某种“体制内美女”——能被BM认可的长相和身材,成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新型KPI。

这份“被看见”的机会太稀缺、太诱人了,甚至有些女孩表示:“哪怕工资一般,但能在BM上班,就感觉自己已经‘长成别人家的小孩’。”BM不是在挑选员工,是在发“美貌 offer”,而被选上的人,不是入职,是“当选”,不是在打工,是出圈。

BM店员

WM更是把这套思路发扬光大,直接把门店开成“颜值孵化器”。它像BM的中国高仿,却玩得更狠。乐华娱乐杜华投资的Basement FG,干脆把旗下练习生送进店当“兼职店员”。这一招,就打得饭圈粉丝们心甘情愿进店消费。谁能想到,BM那一套到中国后,居然还能玩出“饭圈+快时尚”的超级联名感?

乐华旗下男团在BF做“一日店长”

这种“店员=明星+模特”的设定,让品牌和员工实现了最梦幻的“双向奔赴”:品牌收割流量,店员收获虚荣,顾客心甘情愿为“颜值正义”付费。当走进店内,你以为你在挑衣服,其实你是在报志愿:你愿不愿意成为品牌审美宇宙中的一员。

WM这些路数,曾经也是快时尚品牌Abercrombie & Fitch(以下简称AF)的拿手好戏。和其他时尚品牌主打女性模特不同,A&F的最大噱头就是采用身材健硕、小麦肤色的肌肉男作为模特。

A&F的包装袋印着八块腹肌

曾几何时,主营“男色经济”的A&F,将旗下所有宣传物料都印上身穿短裤,裸露着八块腹肌的小鲜肉。在新店开业时,A&F会聘请大量半裸的肌肉男模在门外迎宾,邀请路人一同来欣赏秀色可餐的视觉盛宴。

AF也曾因歧视有色族裔引发风波,他们开除亚裔、隔离黑人,前CEO公开发表“胖人不配穿”的言论,御用的白男摄影师,不断性骚扰男模特。2022年,前CEO被曝光丑闻。他不仅聚众对男模们灌肠、用药,还用人脉网联手对他们进行“封口”,导致受害人们多年求助无门,最终将以卖淫等16项罪名被起诉。

BM宣传照

当WM在中国大火时,美国的BM、AF已经塌成废墟了。如此劣迹斑斑堪称史上最糟糕的品牌,竟然被很多人追捧,可谓是被PUA、被侮辱又心甘情愿交上钱包。

从BM到WM,这场关于尺码的审判已经持续了太久。作为消费者,不需要反思"我要瘦到能穿进BM"而是:"BM该为我的身材提供合适的尺码"吗?当一家服装店开始用选秀标准招聘店员时,它卖的就早已不是衣服了。女孩男孩们心之所向的耶路撒冷,不过是霸道的外貌审视,是极致的物化女性or男性。

撰文 keyu

编辑 回收不锈钢脸盆

排版 紫苏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