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专访“我不需要去拼了”
2008年12月25日 14:57外滩画报 】 【打印

冯小刚制造葛氏冷幽默

陈国富导演认为,葛优是冷面笑匠。冯小刚认为,葛优越正经,越严肃,观众笑得越疯。

“我一直都认为演喜剧比其他正剧、悲剧都更需要演技,葛优是个非常有技术的人。”冯小刚说。但是这种技术是冯小刚的电影赋予并强调的特性,让葛优还没出场,大家都期待着笑。

第一个发现葛优这种“技术”的人是导演米家山。早在1988 年,葛优就接拍了米导演的《顽主》。该片是根据王朔小说改编而成,葛优在片中留着大背头,戴墨镜,演无业青年杨重,一出场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冯小刚告诉记者:“当年,我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才觉得葛优行,他能有很自然的反应去拍戏”。

1990 年,冯小刚还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和王朔一起,在葛优家楼下自行车棚里站着等了两三个小时。葛优告诉记者:“那时候我感觉冯小刚是一个对影视剧特别热情、执着、勤劳的人。”不过,他也强调自己不是被冯小刚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我还是看了剧本以后,觉得好。”

“从那之后,我觉得,我写的那些人物最合适演的人就是葛优,而且还没有稍微能差那么点点的替补,他是唯一的人选。”冯小刚告诉记者。

至今,葛优认为个人投入感情最深的电影是1997 年公映的《甲方乙方》。“可能这是第一部贺岁片吧,拿了3 千多万的票房,当时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事。”葛优说。也就是从这部戏开始,他对冯小刚产生信任,然后一路拍完《没完没了》、《不见不散》。

连续拍了3 部贺岁片后,葛优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劝他,不要再拍喜剧了,老演这些没劲。冯小刚说:“葛优自己也一度听进去了这些话,和我聊过,我们两人达成一致,分开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冯小刚正在筹备《一声叹息》,当年男主角本来是葛优,后来才找了张国立。而葛优也拍了第六代导演的一部低成本影片《蝴蝶的微笑》,只是该片没有通过审查。

《卡拉是条狗》找葛优拍戏,冯小刚当了说客。“路学长的那个本子我很喜欢,我给他做监制。他说想要葛优演,我就帮着和葛优谈,这个电影也没多少钱,想让葛优象征性地收点钱,就来演。后来,葛优看了本子,就说行”。

在外转一圈,2001 年,葛优、冯小刚又一起拍了《大腕》,以及接下来的《手机》、《夜宴》等。

“技术”有时候会产生另外一种效应。葛优很在乎观众对自己影片的评价,每部电影他都会请父母看,然后全家人给他提意见。2006 年,《夜宴》试映时,听说有人笑场了。他仔细地盘问记者:“你们真的笑场了吗?为什么笑?”得知是事实后,他有点着急了:“这就是问题了,要好好想想??”

给本报拍照的时候,遇到别扭的姿势,葛优会半开玩笑说:“别让我摆那么硬,很用劲的样子不舒服。就像我拍《夜宴》那会,观众都说,演得那么使劲干吗。我还是喜欢自然点。”

古装戏本来就不是葛优的擅长。当年拍完《秦颂》之后,母亲施文心就在《都赶上了》中毫不避讳地指出,儿子对高渐离理解并不够,角色略显得苍白,还为他在电视剧《寇老西》里演的寇准叹息。母亲认为, “这是因为葛优缺乏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不理解,脑子里没形象”,特地送给他多本历史书充电。

冯小刚分析,因为自己和葛优这种黄金喜剧组合太深入人心,才带来了问题。“我们在拍《夜宴》的时候,观众仍然带着这种惯性在看葛优,其实他演得很不错。他的喜剧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太深了,观众一定会想,他真的会这么严肃吗?一定是假的。”冯小刚说。

现在,媒体动辄就担心葛优演了这么多喜剧会固步自封,限制了戏路。拿过戛纳影帝,葛优对自己的演技很自信,他很有底气地说:“这种评价我也听了很多了,我也不在乎,大家怎么说都可以,我的路子宽着呢。我在乎的是,演这个戏大家有没有人看。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就是喜欢拍看的人多的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张华和葛优是老朋友。他认为,现阶段的葛优作品不如前些年那么多,他遇到困惑,很正常。“演技被大家承认容易,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往往比较难;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会不自觉地带到塑造的角色中,葛优塑造的形象太多,想尝试新的角色,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人物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孟欢欢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