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日新思维 审视"另一个日本"
2008年06月03日 10:47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两次援助的不同待遇

中国人的感谢令日本媒体深感意外。但渴望来自中国的感谢声,日本人已经等了很久。

2008年是日本结束对华开发援助(ODA)的一年。这场自1979年开始持续30年的贷款项目,曾广泛用于中国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文化事业的振兴上。但这个项目并未收获中国民间太多的感谢声,在决定结束ODA时,日本媒体和政府官员也反复渲染“中国人不领情”。

主动要求感谢与吝惜感谢,成了中日微妙关系的写照。对于ODA项目,中国网友更多的是质疑和不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但日本人欠中国的远远不是ODA所能偿还得了的。而且,日本的贷款不也是为了帮日本企业打开中国市场吗?

从对贷款“不领情”到今天突然众口一词的“谢谢”,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刘军红研究员看来并不奇怪。“中国遭遇危急关头,日本提供专业队伍救援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期望,于是自然认为日本人没那么坏,这值得肯定。”刘军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老百姓之所以对ODA没有太多的反应,和当时的历史阶段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人至今还误解为ODA就是战争赔款,对其使用在什么地方民众也并不了解。

坚冰松动,但并未融化

形容过去十年的中日关系时,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是“政冷经热”。事实上,比“政冷”更可怕的,是两国人民心理的距离。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中国人的对日的心理坚冰出现松动。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开始适时出现。

“对小日本我就这么说了:以后你们国家受灾如果有人抱募捐箱到我面前我绝对捐,但是其他的,我们还是走着瞧。”网友“蓝色海洋”的观点,是最具代表性的反思声音——记得日本这次对中国的好,也会在日本有难时予以回报,但一码归一码,感谢和主权及历史问题是两回事。

还有网友表示,救援队不止日本一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新加坡等都在帮助中国灾区,“为什么我们要单独美化日本?”网友“sqinjp”则发出警告:“警惕啊!中国人太善良了,人家对我们好一点,我们知道感谢就够了,怎么还弄得快成一家人了?”

因为担心“被媒体误导”,一些中国公众主动到日本互联网上寻找普通日本人的看法。而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民间并非对中国一片同情,“幸灾乐祸的也不少”。

中日民间脆弱的信任基础和复杂的情愫,在刚刚过去的十余天里一览无余。

日本自卫队触动敏感记忆

5月28日,日本媒体迫不及待地宣布,中国已经邀请日本自卫队军机来华救援。这意味着二战结束后,日本战机将第一次在中国天空公开亮相。

敏感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感情上一直尚未弥合的伤痛,令更多的中国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的情感已经受不了了!”一名网民称。

中国民众的这种反应,日本一些政客其实早有判断。日本社会党党首福岛瑞穗就表示:“日本过去曾把中国作为战场,应该考虑到中国民众的感情。民间能做到的就应该交给民间去做。不派(自卫队飞机)是好事。”

不仅如此,中国公众还将视野从地震救灾转向了日本最近的外交动作上。其召开援非大回、再次试图入常等举动,被中国网民再度质疑。

对于中国民间这种感谢和警惕相伴的复杂情绪,刘军红认为说明民众越来越成熟。“有人老说中国人素质不高,反应过激,事实不是这样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对敏感问题都有自己的反应方式。”刘军红表示,日本一直没有对历史进行清算,而现在他们的外交动作也的确需要引起注意。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晓德   编辑: 杨玉鑫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