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以“贵州模式”助推“美丽中国” “Top50”的小镇大业


来源:人民网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贵州要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贵州要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归根结底一句话: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总书记为贵州指出了清晰的方向。然而作为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这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的路子,贵州究竟该怎么走?

一个由贵州政学商三界戮力同心、合力推动的项目——“TOP50旅游小镇”,似乎可以成为这个艰深却意义非凡的事业的“破题之作”;当“TOP50旅游小镇”取得了良好效应之后,也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一个“贵州模式”的经典范本。

小镇的大业,即在于此。

贵州选择旅游:天作之合

“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从贵州来讲,产业发展要作一些选择,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贵州省长陈敏尔表示,他一语点破了问题的关键: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习总书记对于贵州的发展路径,在去年其实就已经定下基调。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表示,中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瑞士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跟贵州一样山地众多生态环境好。历史上它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比英、德、法晚八九十年。它迎头追赶周边强国的实践,对贵州后发赶超、力争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很多的借鉴意义。”习总书记强调。

据了解,贵州和瑞士都是典型的内陆山区,两地的平均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生态条件很相似——瑞士的森林覆盖率是31%,而这个数字在贵州是42.53%。而瑞士的独特之处在于,依靠旅游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并建设了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以会议旅游著名于外的达沃斯小镇,借助铁力士山滑雪和登山胜地扬名的天使堡小镇,以特色甜点和融汇东西方保健旅游吸引游客的阿彭策尔小镇,领先欧洲的温泉医疗旅游的巴德拉各斯小镇……这些小镇成功支撑起瑞士的旅游产业。

多年来,瑞士每年的游客均达65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逾130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近130亿瑞士法郎、位居世界旅游大国前十位,旅游竞争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正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典型案例。

而贵州实际上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贵州,最能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无烟产业、可持续产业。这些年,贵州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旅游业日益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陈敏尔表示。

但现实问题也很严峻。据《贵州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三产结构为:12.9∶40.5∶46.6,其旅游总收入增长27%。一个显著的对比是:同处云贵高原的云南省,2013年在“旅游强省”的战略主导下,已经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111亿元——这将近是贵州GDP的四分之一。

“TOP50旅游小镇”的策划、诞生即源于此——贵州要从根本上让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升级,并以此为基础破解“生态与经济两难”的怪圈。

为什么是“TOP50旅游小镇”?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旅游小镇究竟是什么。

关于“旅游小镇”,目前学界没有明确的定义。北京旅游学会给出了一个解释,旅游小镇是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并围绕其进行相关的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环境建设,形成“小镇无处不旅游”的发展氛围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在贵州,“旅游小镇”被定义为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对周边区域进行成片综合开发的旅游综合体,其核心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一体。可以看出,贵州的定义更注重旅游小镇对于“区域”的意义——从最初,这就是奔着“改造贵州”的目的去的。

“Top50旅游小镇,就是在贵州省重点建设50个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旅游城市和风景风情小镇。”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林说道。按照预计,每个旅游小镇的投入至少为50亿元,50个旅游小镇全部建成至少需要10年时间。

孙林表示,通过‘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

“这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贵州旅游‘大资源、小产业;大品牌、小产出;大规划、小投入’的状况,从而使贵州旅游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孙林说道。

尤令孙林振奋的是,省领导对“Top50旅游小镇”发展思路的认同。“50个旅游小镇实际上就是50个旅游景区,如果真正打造好了可能不亚于多彩贵州风这个品牌。”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这个一定要喊出去!”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TOP50旅游小镇”项目的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2011年11月,贵州省国资委批复同意,由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招商及投融资平台,专项负责“Top50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

次年6月,围绕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在贵州“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及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要求,贵州省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主持、由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贵州省重点特色旅游小镇发展规划》出炉。

进入2014年,经过组织专家筛选和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编制设计,50个旅游小镇已经确定下来。目前,第一个旅游小镇已经在乌当区金螺湖启动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这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会展、培训、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建设总投资约100亿元。

据了解,由中国人寿与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投向与贵州“TOP50旅游小镇”合作的养老养生社区项目,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首期拟募集20亿元的“国寿(贵州)养老养生产业基金”即将落地。这笔资金的注入,将为“TOP50旅游小镇”敲开贵州旅游大时代的大门。

探路城镇化:小镇的中国梦

值得注意的是,“TOP50旅游小镇”从最初就确定了自己的愿景:对于一个旅游地来讲,发展旅游业的目标首先是让当地人从中受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感受到旅游业带来的好处,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才有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持续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52.6%。而城镇化也经历了从以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到逐渐向多元产业发展带动的城镇化,再到目前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新型城镇化的“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而其关键是产业的带动与支撑。

据《贵州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贵州要制定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3个1亿人”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高度重视在县城和小城镇通过产业发展集聚人口,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就地创业、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旅游产业为什么能够担此重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对此有过精辟地回答。

“发展旅游可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非农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可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与城镇发展。”赵晖表示,“同时居民可以通过旅游者的“学习”与文化交流,促使人们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移居更好的城镇,推动城镇化发展。”

反观“TOP50旅游小镇”,是一个覆盖贵州全境248个景区景点的项目,小镇的选址遍布其9个地市州——其实际内涵早已溢出了产业的范畴。“TOP50旅游小镇”很自然地成为贵州新型城镇化的排头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贵州重点特色旅游小镇发展规划说明书》中出现以下描述:建议全面取消旅游小镇农业户、非农业户及其他类型户的划分和各种涉及户籍变更的收费,降低农民到小镇落户的门槛。

然而“TOP50旅游小镇”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其实也就是贵州最迫切的问题——农村脱贫。

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及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高于居民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12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达到了22706.20亿元,占整个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11%。这种巨大的体量,再加上旅游产业“藏富于民”的本质,对于贵州脱贫的冲动有着巨大吸引力。

“只有抓好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陈敏尔表示。

这也正是“TOP50旅游小镇”之所以代表了贵州中国梦的根本原因;而“美丽中国”的实质内涵,也与之水乳交融。小镇大业,发于细微、落于实处,以真正扎实的态度与时代脉搏产生了共振。

孙林表示,一旦“TOP50旅游小镇”被证明切实可行,将把这一模式推广出去、构建“旅游产业促进城镇化”的标准范式,最终让TOP50实现品牌输出、打造真正的“贵州模式”。“相信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旅游 旅游资源 景区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