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滑县道口古镇:这里不仅有烧鸡 还有灿烂的运河文化


来源:人民网

流淌不息的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当运河流经河南滑县,发达的漕运造就了盛极一时的道口古镇。如今,这座古镇最为人熟知的只剩下道口烧鸡,然而当你走近她,会发现,累积千年的运河文化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

同和裕票号

同和裕票号

流淌不息的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当运河流经河南滑县,发达的漕运造就了盛极一时的道口古镇。如今,这座古镇最为人熟知的只剩下道口烧鸡,然而当你走近她,会发现,累积千年的运河文化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

大运河滑县段属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个重要点段,又称卫河。战国时期称清水或清河,是黄河的故道。东汉末年曹操引淇水入白沟,自此至20世纪70年代,这条河道持续通航1800余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通道,对于文化交流、政治统一、经济往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口古镇的兴起兴盛,直接得益于大运河发达的漕运。据记载,隋代以后,卫汉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墙林立”、三百万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

明清至民国年间,日往来于河南新乡、天津间的船只数以千计,沟通了津、冀、鲁、豫、晋等省的30多个大小城镇。因河而兴的道口古镇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日进斗金”,有“小天津”的美誉。

滑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王国鸿介绍,大运河滑县段虽没有了昔日的“四时畅行”,但依然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在大运河中占据重要位置。

大运河滑县段现有原生态古河道8.24公里、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米、明清街区古建筑1122间。河道、码头、城墙、历史街区、祭祀庙宇等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历史遗存,是大运河永济渠段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河段之一。

大运河繁荣了地域经济,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走进道口古镇的老街,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时间的足迹。欧式风格的洋房,古色古香的同和裕银号分号,义兴张老字号店铺,以及隐藏在胡同里保存完整的四合院……

现存的道口古镇风貌,沿河而立的顺南、顺北老街、一面街,现存长约3000米。据统计,这座古镇现有老门店、老房屋500余间;老字号5处;老钱庄1处;老票号1处;老胡同16条;老庙宇2处;老码头5处;老水闸4处。

除此之外,这座古城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大弦戏、滑县大平调、滑县二夹弦、滑县木版年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道口古庙会、莲花灯、背阁、抬阁等;道口锡器1915年荣获巴那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道口烧鸡驰名中外。

滑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王国鸿说:“这些文化遗存,都是先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不可多得珍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申遗期间,滑县实施了大运河滑县段污水治理工程,完善治污设施,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通过综合整治的运河变得水清岸绿,在沿岸古码头、古城墙、新修遗产小道、仿古路灯的映衬下蜿蜒出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

目前,大运河滑县段已纳入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道口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滑县政府委托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在进行保护规划。

2014年2月,道口古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原来因发展滞后而外迁的沿河居民出现了回迁潮。如今,有着千年历史的大运河(滑县段)与道口古镇已变得门庭若市,游人如织,随着“申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人民网 慎志远 徐驰 程博 图/文)

标签:年画 文化 木版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