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雪铁龙CEO:我最擅长起死回生
2008年03月10日 10:06《外滩画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汽车] [雪铁龙] [标致]

过去的5年,标致雪铁龙集团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空客公司前CEO斯特雷夫被请来“救火”。谈及他拯救标志雪铁龙的计划,斯特雷夫告诉记者:“要说解决麻烦,我每次的招数都差不多。救火从把脉开始。”

 “我就是个救火员”,斯特雷夫耸耸肩说道。

出任标致雪铁龙集团首席执行官不久,斯特雷夫就两度来华。此次,他在中欧商学院,与尹明善、范安德等几位中外汽车巨头纵论全球汽车发展之道。斯特雷夫职业生涯中最戏剧性的经历,就是做了100天空客公司CEO。2006年,在空客麻烦不断的情况下,他“空降”空客,开出“削减25亿美元成本”的猛药,遭到德国政府的强烈反对,3个月后,他就闪电辞职,转而去“拯救”业绩持续下滑的标致雪铁龙。

2月13日,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布了年报——由于推行“CAP2010”重振计划成效显著,2007年该集团净利润,比上年增长近4倍。

2006年11月7日,斯特雷夫到标致雪铁龙“履新”。法国媒体曾用这样的大标题迎接斯特雷夫:“听说过吗?航空总裁管汽车?”。

的确,他面临的局面严峻。斯特雷夫的前任留给他的营业业绩是:2006年上半年,集团利润同比下滑70%,只有约2.27亿欧元。标致雪铁龙集团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连续5年持续下滑。

当时,整个欧美汽车工业,亦处于多事之秋。斯特雷夫执掌标致雪铁龙集团帅印当天,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德国大众,也发布了更换新总裁的消息。大众下属奥迪公司CEO马丁•温特科恩接任大众原首席执行官毕睿的职位。此前,大众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该集团2006年第三季度盈利,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了92%。

两枚“重磅炸弹”,在全球汽车界掀起轩然大波。因为如此一来,包括福特、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内的全球九大汽车巨头,已有五大集团,先后更换了全球首席执行官。

如此密集的高管更迭,在近30年来的汽车史上,绝无仅有。

汽车业普遍的看法是:欧美各国眼中的“铁皮怪物”——日韩系汽车,已经全面崛起,令欧美汽车招架不住;后者遂纷纷更换高管,以图挽救颓势。另一段有趣的细节是:和斯特雷夫一样,上任不久的福特汽车全球首席执行官,同样来自飞机制造业,艾伦•穆拉利此前正是波音公司的副总裁。当年,“9•11”事件让波音受到严重打击,正是在穆拉利的率领下,波音才得以重整旗鼓。

相形之下,斯特雷夫在空客总裁的职位上,只呆了100天。当两人的角逐从天空转为地面,斯特雷夫将如何胜出?

来自飞机业的“激进改革派”

“第一天去空客,就像是一次动力强劲的的垂直起飞。”斯特雷夫曾经这样形容道。但100天之后,他就快速降落,黯然离开。

斯特雷夫有一头浓密卷曲的头发,身形高大、风度翩翩,看起来性情温和。但斯特雷夫做事的风格不像他的长相那么温和,在业界,他以杀伐闻名,是典型的“激进改革派”。刚到空客公司,他就甩出了“希望在一年之内削减25亿美元成本”的“Power8”计划。

接下来,斯特雷夫甚至想把A380 的建造地,从德国汉堡转移到法国西南部的图卢兹。航空业对此评论道:斯特雷夫正在将空客公司往正确的方向上牵引。善于面对“病人”开出灵丹甚至是“猛药”,一向是斯特雷夫的特长。但在空客公司,斯特雷夫所要平衡的两大股东是法国政府和德国政府。

A380 建造地转移计划,迅速惹恼了空客公司的德国方。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告诉媒体说:“这意味着德国工业遭到威胁。”

空客董事会内部马上响起这样的声音:“斯特雷夫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工作是什么?显然,他没有注意自己的政治倾向。”

三个月后,斯特雷夫作出了“闪电辞职”的反应。

不过,他受到法国总理德维尔潘的赞扬:“斯特雷夫工作出色,完全没有理由辞职。”

空客董事会更是宣布将在斯特雷夫离职后,继续实行他的“Power8”计划,以减少总部30%的运行成本及其他管理费用。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斯特雷夫   雪铁龙   CEO   标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