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可防“秋燥”
2010年10月12日 14:55 天津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但昼热夜凉,天气随之干燥。俗话说秋天是“多事之秋”,“燥邪”是秋天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在秋季常会使人出现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称“秋燥症”,患有扁桃体炎、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此时症状也会加重。

秋天养生的原则是必须养阴防燥并且重视润肺。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在秋天平时按按养阴润肺的一些穴位可以预与治疗燥症,主要的穴位有太溪、照海、太渊。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是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滋阴益肾的作用。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能滋阴清热,它同太溪穴配合能加强滋肾阴的作用。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与太溪穴相配可滋补肺肾之阴,有降虚火止咳的作用。

以手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可以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也可辅助以循按法,由照海向太溪穴方向循经按推,时间同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陈曦 编辑:李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