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从巴黎到北京
2008年12月09日 15:14凤凰网时尚综合 】 【打印
相关标签: [时装] [Dior]

在这里,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摄影师——通过艺术灵感的闪光,再现了迪奥的各种设计风格。我们看到的有迪奥的裙子,制衣工作坊,迪奥元素,装饰,气氛,珠宝及具迪奥代表性的配饰。还有迪奥先生非常重视的花园,经常出入他的客厅的名人,以及约翰-加里亚诺的旅行记事本。所有这一切使得迪奥的天地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常说,万物繁荣需要和谐。相反,形式单一会阻碍创新。和谐,就是求同存异。

没有什么定义能够更贴切地描绘迪奥不断更新的形象,更好地描绘现代中国的未来,一个曾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只有一种服装符号的中国的未来。

图:15. 荣荣和映里/  亚洲

荣荣(一九六八年)是位摄影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第一次涉足摄影,用照片记录那时他与一些演艺圈的朋友在北京《东村》艺术基地的波希米亚式生活。映里(一九七三年)是位出生于日本的著名摄影师,她的照片富有张力,非常吸引人。二零零零年,他们开始合作并生活在一起,两人共同痴迷于自然的转变,探求他们的个人关系、身体以及环境三者之间可能达到的和谐。二零零七年,他们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完全从事专业摄影的艺术中心。

项目:五幅黑白照片。包含一些水彩画技巧。照片以迪奥上一季的五件日式晚礼服为基础。规格:130 x 150 厘米。版本 1/8

图:NO.7 徐仲敏 / 革命

一九九二年,徐仲敏(一九六一年)移居英国,其作品在英国广受青睐,其中不乏大英博物馆等享有盛誉的收藏者。徐仲敏运用木版画等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专注于塑造图形线条和扭曲风景,开辟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全新艺术世界。最近,他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新媒介雕塑,旨在展现一个由技术和混乱构成的未来主义城市世界。

项目:新媒介装置艺术。创作过程中,一项未来主义悬挂装置上载有四十厘米高的骨架、男人与女人,并配以闪光灯照明。二百位身穿迪奥服装的演员迈着机器人一般的步伐。此项装置必须安装在暗室内。


迪奥,从巴黎到北京

迪奥的故事是一个男人的故事,这个男人原先不过梦想拥有一家小小的服装工作室,但后来迪奥演变为一个时尚王国,在国际上成为法国精品的代名词。迪奥想创建一个 “内敛的小工作室,有着不多的几间制衣坊”,并希望 “凭借最佳的传统剪裁服务于优雅的女性客户”,他要生产“表面简单,实际精雕细琢的款式”。

克丽丝汀-迪奥( Christian Dior)于194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以来,迪奥的命运已经远远超越了他原先的想法。虽然公司业务的核心依然是高档成衣,但迪奥已经声名远播,涉及成衣、珠宝、配饰、香水、美容等广泛的领域。

时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