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了中国网民最近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政府、军队和人民在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芒,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5月22日,志愿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孔溪乡帮助灾区群众搬运物品。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人道主义的光芒和勇敢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领导人、政府、民众和一些民间组织、团体、企业等,纷纷把关注焦点集中于汶川大地震及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世界各大通讯社如美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各大电视台如英国BBC、日本NHK、美国CNN等,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日本《朝日新闻》、法国《世界报》等大报,都以较大篇幅、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汶川大地震及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
美联社在一则报道中感慨地评论说:“自从地震发生以来,世界各地的报纸头版和电视新闻频道都充满着对震灾的同情。中国政府迅速全力以赴的抢救,并允许媒体对地震进行史无前例的广泛报道,这使中国百姓和外国人得以共同感受这场巨大的悲剧。”
汶川大地震前的一段时间,一些西方舆论歪曲炒作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恶意诬蔑中国,CNN主播卡弗蒂甚至公开辱华。与这些表演相比,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西方政要及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评价与报道的确出现了变化。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国因为这次牵动人心的救灾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光芒和勇敢,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为什么一场地震灾难会引起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发生如此对比强烈的变化?为什么在地震灾难中浴火重生的中国引起全世界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关怀?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不乏人类普遍固有的关爱生命的同情之心,正所谓“人间有情,送大爱渡劫难”。
但在这其中,又不仅仅是同情心的问题。一如人们所知,2005年,美国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死亡1000余人,可是国际舆论在同情美国的同时,却并不同情布什与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与军队在应对风灾中的表现受到普遍责难,布什的支持率当时也降到新低。
显然,世界对中国的观感变化,不仅在于对生命的关爱和同情,更在于中国在震灾中的出色表现——灾区人民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坚强、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奋力支持、各级政府和军队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来的快速应变能力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
|
戈尔巴乔夫的这组照片:一位过时的政治人物,在一个过时的环境里,居然使用绝对时尚的品牌旅行包 |
|
|
本次被杂志《La Direct》请到,登陆封面,装扮复古却性感迷人。 |
|
|
时尚圈里像Talley这样拥有崇高地位的黑人少得可怜。黑人在时尚圈都面临着尴尬。 |
|
|
至今仍处于“持久战”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竞选广告方面自然也开销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