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ange of Face
九“面”埋伏
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有一张既是本体论又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脸。
在娘胎里,你最初的脸是一个没有五官特征的鳃弓。
在蜜蜂眼里,人类的脸更像是花儿。
做爱时的脸,有时很白痴,很扭曲,却最有感染力。
我们都该要脸,同时允许别人要脸。
而且,不能仅仅是要脸。
无论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脸面功夫只是一个有待突破的面子问题。
1 回到“母体”
每个个体,用十个月的时间,在娘胎里完成了人类上万年的进化。
脸面的形成,是历史进化在子宫里的完美统一,不信你看:胚胎第四周时,额鼻隆起,第一鳃弓的腹侧部已分为上、下两支。
这个时候整个面部开始有五个口凹。在第四周末开始形成鼻子。
颜面的形成从两侧向中央方向发展。首先形成下颌和嘴唇,继而生成鼻子。
鼻子与口凹分开后,形成人中和上唇。之后,额鼻隆起处发生眼睛。
随着脑的发育,鳃沟处形成耳廓。至胚胎第八周末,颜面初具人形。
当然,回到母体,并不能为现在已经长开的你改变什么。
不过,当你得知将要做老爸的时候,你可以一个月一个月地想象未来宝宝的模样,虽然他/她不在你的肚子里,但一定会在你的心里……
2 厚薄面子
脸:形声。从肉,佥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
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其所指的含混和发散为其特有,“脸”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示:面部(face)、脸颊(cheek)或表情(facial expression)。
而脸的另一个重要引申义“面子”,要找到对应的英文单词却不那么容易,没有dignity庄严正统,比prestige市井油滑,又不具备reputation的威慑力。撇着京腔甩出来的这一句:“您脸可真大!”——此中韵味、腔调、揶揄调侃之意趣,接近不可译。
其实不仅仅是面子,还有里子。中国人把形而上的“面子”——尊严和名分——与形而下的“脸”紧密相连,合称“脸面”,并号称“人活脸,树要皮”。此中既有深层的心理结构,也有世俗的智慧在内。
从字面上看,“面”这个抽象的二维空间概念,被活生生落到了薄薄的一张脸皮上。可见,中国人是擅长形象思维的。譬如“不要脸”,即“不知耻”。试想,一个丢却五官之人跑出来,确实既可怖,又可鄙,还可笑。
又譬如“给你脸”,即“看得起你”,一张脸正对着你,说不定还送着秋波,带着笑意,可见确实是郑重款待。再譬如“给脸不要脸”,即“看得起你,你竟不识抬举”,实在传神,伸手打落人家双手奉上的面皮,五官散乱一地,对方真该尴尬愤怒。
编辑:
吴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