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讲师进行到底
“一个教师的能力不是在教学上得到认可,这才是一个体制的悲哀。”
70年生人,已经任教近17年的陈丽天,不是教授、副教授,至今仍是讲师。
而按照讲师5年后可以评定副教授的规则,陈丽天也的确到了当副教授的年龄。只是,他卡在了论文上。
有好事者搜索出他发表过的论文,“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作者陈丽天,仅有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在《商场现代化》上,一篇在《集团经济研究》上。学术确实不怎么样。”
“没错,我的确就发表了三篇。”但他对学术水平由论文数量来评定的标准相当不忿:“可学术水平怎么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价呢?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复旦大学的优秀论文,90多分,100分的满分。而且说实话,中国的学术制造了大量垃圾,如果你自己已经在制造垃圾的话,你凭什么让别人跟你一起制作垃圾呢?凭什么要以制造垃圾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呢。”
此时,诟病教育制度的陈丽天,出语相当麻辣,听起来就像个年轻的愤青。
“一个教师的能力不是在教学上得到认可,教学环节却没有硬指标,这才是一个体制的悲哀。”
据悉,上海政法学院以前参评副教授规定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现在提高到了六篇。因为他只发表过三篇论文,而与副教授职称失之交臂。
教育体制内的他,压根不把发论文当回事,在他看来,能不能把论文写出来和能不能发出来简直是两码事,他不愿花心思往那个方向去钻研,“毕竟发论文需要有门路。”
相比较论文,他更在乎学生。“作为老师来说,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同行对我的评价也不错。”
同行的评价来自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的教评督导,也就是学校聘请外校的退休教授、专家组成的“督导团”,会不定期的听教师讲课课,并且给教师课堂教学打分,如果几次都情况不妙的话,就会让教师的课暂时停掉,重新备课。
陈丽天说,“他们对我上课的评价,包括对我上课时所表现出来的学术能力的评价并不差。不是说学术能力一定要你发表的论文,而是你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把它表达出来。这就可以了。”
督导团显然给了他很高的分值,再加上学生们在评师系统中打的高分,让他得过N个跟教学相关的奖励,听起来轻松得有点像囊中取物: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的示范岗,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
尽管这些教学成果不是评职称的核心指标,但至少是对他教学成绩的肯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张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