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赵勇结束了在深圳的公务员生涯,正式加盟了母亲陈丽华创办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随后,他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开拓北京市场。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他自己的。
重回北京,情谊不变,但这时,赵勇有了个新身份——港商。这个头衔,在当时的中国,既是时髦的名词,亦是开放的象征。赵勇自认对香港充满好感,但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观赏者和学习者,并不能完全投入其中,而自己的故乡——北京,则“充满了发展机遇”。 在生意谈判桌上,赵勇的头衔是香港投资商,但他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北京话,骨子里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赵勇回到北京的第一个“足迹”,不只是“回归”,而且带回了外面世界的气息。这就是兴建长安俱乐部。
1989年,陈丽华拿到了长安街上毗邻天安门广场的一块地,开始筹划富华集团在内地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长安俱乐部。接着,她把这个项目交给了寄予无限期望的儿子。
这是富华集团在北京市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赵勇回归北京的第一次踏足商海。
1992年,长安俱乐部破土动工之时,遭到了诸多置疑。相比较香港等地,在当时的北京,俱乐部、会所仍然显得过于陌生。赵勇于是决定实地考察世界各地的会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他对这个项目更加有了信心。“作为在北京长大的人,我很愿意为北京做点事,像长安俱乐部,当时北京没有这种设施,但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对于其它发达国家的了解告诉我,北京需要这个。”赵勇回忆道。
因为同样的理由,后来就有了同样别具一格的丽苑公寓。赵勇将这种介于酒店和公寓之间的服务式公寓引至北京,依然大获成功。
3年之后的1995年,长安俱乐部交付使用,以优雅的姿势回击了原先所有的置疑。在当时的北京城里,长安俱乐部所有设施都是最豪华的,运营当年就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即便是今天,在京城众多的高档会所中,长安俱乐部也依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独领风骚,被称为最成功的私人俱乐部。
又过了3年,1998年,赵勇迎来了又一个机遇。
当时作为北京市和东城区政协委员的赵勇,在一次政协会上听到委员们说起打通金宝街对王府井发展的意义。委员们的一句“打通了这条街,才能救活王府井”,吸引了赵勇。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项目可以做,政府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一个引导啊。于是我开始跟东城区政府谈,他们一听我要干,很支持我。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1998年在香港正式签约。之后一年多就搞规划设计,规划我们搞了五次,都是市长亲自过问、亲自开协调会,因为这个项目在市中心,影响比较大,所有人都对它寄予厚望。”赵勇回忆道。
赵勇形容这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项目签约后,富华集团又历经了近两年的前期筹备和策划工作,于2000年11月开始市政道路的拆迁工作。金宝街项目是由开发商投资修路、解决居民拆迁费用,政府给予开发商道路两侧开发权及配套优惠政策。 “这种开发模式在当时的北京还是第一次采用,大家都非常谨慎”。
2000年的冬天,一条关于“金宝街市政带危改工程正式开工”的新闻吸引了许多北京市民的目光。对于很多在金宝街住了半辈子的居民来说,生活将会因此改变。然而当时,居民们尚不知道这一个浩大工程的推手是谁。而在赵勇的眼里,这些居民虽素不相识,但同为北京人,他们就是自己的街坊。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要让大家高高兴兴地搬家,决不能让这些街坊们吃亏。”
后来的数据显示,仅是拆迁安置一项工作,富华集团就投入了10亿元人民币。在拆迁过程中,赵勇多次修改调整方案。当时金宝街改造的两千多拆迁户,都得到了开发商的尊敬和应有的回报,告别了原来强差人意的居住空间,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拆迁中对于文物的保护也是一大难题。作为一个老北京,赵勇深深明白文物保护对北京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名人故居,赵勇费了很多心思,集团斥资千万,将原有的住户迁出,并制定原地保护的修缮实施方案。东城区文委官员对此评价:“这个开发商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真是不计成本的予以保护。”
2005年,经过初期的建设和运营,史学专家这样认可了这一工程:金宝街是一项利国利民,可以载入北京市当代史史册的爱国工程。
闻此言,赵勇欣慰地笑了。“我是北京人,这样做是一种本分,商人更看重的应该是社会价值和历史责任。”他这样说道。
作者:
汪静赫
编辑:
周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