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上的“奥运五味” 如何“挑刺”
2008年07月15日 10:48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鸟巢”登上餐桌和纪念钞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盛会。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和旅游者来北京之前,显然对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独辟蹊径的外国记者,就按照本国受众所需徜徉于北京街头,观察着这个特殊国度的同时,也时而有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发现”。

“在北京,许多餐馆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现奥运主题,扩大知名度,以及做中国人几千年来常常要做的事情:用独特的美食来庆祝特殊日子。”《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克里奇走进了以“八爷烤鸭”等北京风味菜品闻名的花家怡园。在这个位于北京簋街的餐馆,克里奇闻到了“奥运的味道”:最常见的奥运主题菜,多半都是用炸过的面条做成“鸟巢”的样子,然后把炒菜放进去,端上餐桌。

更有意思的奥运菜肴发生在著名的全聚德烤鸭店。克里奇在文章中写道,全聚德已在奥运主会场附近的新店推出了奥运菜肴,其中之一是在一种给烤鸭保温的器皿上面打5个眼,“形成奥运的五环标志”。

作为最后竣工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吸引国内外游客一睹风采的同时,也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

7月9日,央行发行的10元面额奥运纪念钞正式亮相。很多外国媒体注意到,这个可以流通的奥运纪念钞上“没有毛泽东的头像”,正面主景图案被换成了“鸟巢”。“由于中国几乎每一种面值的纸币上都印有已故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头像,因此不时有人提议应该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到一些合适的历史人物至少替代部分既有图案。虽然之前的种种努力都无功而返,但此事在拥有深远影响的奥运会面前则另当别论。”《华尔街日报》感慨多少显得有些生拉硬拽。

对奥运纪念钞的解读,也出现在英国《卫报》上。该报在题为“中国纸币没印毛泽东像”的文章中认为,“鸟巢”替换了毛泽东的位置不能代表太多的含义,因为“对中国而言,他和国家力量象征一样重要”。

“美女指南”与免费《圣经》

近日,即将出版发行的奥运纪念版《圣经》封面照片先后出现在各大媒体。“封面上出现奥运五环的标志,这显然是个史无前例的举措。”《华尔街日报》记者表示,北京奥运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美联社则在报道中提到了去年秋天的那起谣言。“当时虚假媒体报道称奥运期间《圣经》将被禁止。中国方面表示,不实报道是那些想要破坏奥运的人捏造的。”如今清者自清。约1万本中英文版《圣经》将在运动员和媒体驻扎的奥运村分发,另外还有3万本《新约》在奥运期间免费提供。

几乎在《圣经》免费发放消息出台的同一时刻,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者却在关注着“北京的美女”。他们在模仿法国外交部长撰稿人出版的《巴黎美女指南》而制作的“北京美女指南”中,体现出了对中国的熟谙程度。据报道,BBC总结的“北京美女”中既有代表都市高端女性形象的“白骨精”,也有脱胎于韩剧的上世纪80年代后的“野蛮女友”,此外还有“小资女”“乐活女”“月光女”“啃老女”等。BBC凑的这个热闹实在讨巧,在关于北京和奥运的报道中,“北京美女指南”格外吸引眼球。“这个时代北京美女的群体特征和生活方式,正等待你去认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晓德   编辑: 杨玉鑫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