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上的“奥运五味” 如何“挑刺”
2008年07月15日 10:48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一提到采访,他们就说不方便。”张舵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些外国同行的说法是,所服务的媒体有管理规定。“他们预料到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中国媒体想采访,所以就说由所在媒体统一对外发布信息。”

本报记者在试图联系采访外国同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仅是华文媒体,包括美英等一些大的通讯社或报社的记者,听说是采访奥运话题时也是三缄其口,个中原因着实耐人寻味。

继续挑战“敏感话题”

相反,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外国记者却永远都不会保持沉默。

王冲注意到,在MPC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外国记者们继续向新闻发言人挑战“敏感话题”,且“风头正劲”。一个德国记者就发牢骚称,自己在北京街头做直播的时候被有关人员阻止,因此质疑北京奥运会“承诺与实际不一致”。另一名外国记者表示自己想去天安门现场报道,询问自己是否能不受限制地拍摄。

路透社的一个记者则话里有话地问:新闻中心的设备很先进,不知道网络是不是很先进,是不是和外面一样上不了某某网站?意即中国政府是否有对新闻中心内外的网络进行了区别对待。

王冲认为,现在这些多数由驻华外国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提的很多问题肯定都与体育不相关。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等各国体育专业记者来了,发布会的内容就会自然回归到体育的层面。(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此次北京奥运会期间,注册记者将达到史无前例的22400人,突破了国际奥委会规定的21600人的上限,他们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内进行工作;而不能进入奥运场地采访的非注册记者预计达到3万人,北京市有关方面专门设立了“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来接待他们。自2007年1月1日实行的国务院477号令,规定境外媒体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从而从制度的层面上确保了境外记者的采访自由。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晓德   编辑: 杨玉鑫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