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是什么让他举报了自己的爸爸?


来源:凤凰健康

民盟河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在实名认证微博@左春和称,“河北定州市中心实验小学的小学生在介绍扫黄打非经验,令我大开眼界”。他晒出的图片显示,在至少四个“扫黄打非”宣传栏前,多名身穿校服的学生拿着话筒,疑似在向周边人介绍情况。更有某新闻大号爆出其中有的孩子在此过程中举报自己父亲。有部分网友质疑称,“这么小的孩子,都没发育开,就知道什么是黄、非了?这到底是在扫黄还是在给小孩普及黄色资讯?”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小学生啥都懂,学校做的很好”……对此,你是什么态度?“扫黄打非”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吗?这会引导孩子早熟吗?每每关于孩子的问题大家都比较敏感,我们一起看看专家是如何分析的吧!,

▲网络截图

民盟河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在实名认证微博@左春和称,“河北定州市中心实验小学的小学生在介绍扫黄打非经验,令我大开眼界”。他晒出的图片显示,在至少四个“扫黄打非”宣传栏前,多名身穿校服的学生拿着话筒,疑似在向周边人介绍情况。更有某新闻大号爆出其中有的孩子在此过程中举报自己父亲。

有部分网友质疑称,“这么小的孩子,都没发育开,就知道什么是黄、非了?这到底是在扫黄还是在给小孩普及黄色资讯?”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小学生啥都懂,学校做的很好”……对此,你是什么态度?“扫黄打非”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吗?这会引导孩子早熟吗?每每关于孩子的问题大家都比较敏感,我们一起看看专家是如何分析的吧!

著名心理专家柏燕谊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中发表的文章《如何解读扫黄打非中举报爸爸的小学生——爱已无心已死》中从心理的角度对此事件做了解读:

柏老师认为,孩子举报自己父亲的行为是一种出卖父母的行为,无论是出卖孩子的父母还是出卖父母的孩子,内心都是黑暗的,因为他们背叛了爱,也背叛了自己存在的基础。这些背叛无法面对,只能用更多的背叛来不断的掩饰它的不合理性。这和法律无关,和道德无关,只是人性中我们无法逾越的一些光明与阴霾。

或许你会质疑柏老师想法太过偏激,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父母、学校、社会的引导下,形成了对是非对错、伦理道德的认知和判断,这个孩子也只不过是对自己父亲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而已,这总比包庇和效仿父亲的行为要靠谱得多吧!怎么可以认为孩子是在出卖自己的父母?

但其实柏老师是想告诉我们,不要用强撑着的荣誉感和正义心来掩饰压抑着内心对于爱的渴望和愧疚,她比较担心孩子被当成是老师教学能力的炫耀品,要不就是政绩表现的踏脚石。不想让单纯的孩子们成为老师,学校,或者说是教育在制造的学习机器、积极少年玩偶。“这或许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穷凶极恶的人们在极度焦虑的环境中,不断的寻找各种可能来表达自我、表现自我、让更多的人看到自我。打着教育的名义、道德的名义、爱的名义、甚至法律的名义疯狂的向这个世界索要着安全感和价值感。”柏老师这样写到。

其实,自2016年2月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便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护苗2016”专项行动。各地通过净化网上文化环境、整治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等,扫除侵害少年儿童身心的文化垃圾,取得一定成效。“护苗”行动的主要对象在基层,各地陆续在各中小学校、图书馆、出版物市场等区域醒目位置张贴“护苗”宣传海报,向中小学生及广大群众发放绿书签等,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据新华社报道)

小编希望不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样的利好政策~~~

孩子们早点明白这个社会的黑暗面,更利于孩子抗压能力、耐受性的锻炼,父母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瓷娃娃”,一碰就碎,大家都希望孩子可以是中流砥柱,顶住外界的荆棘,坚强成长着。

因此柏老师的这份“担心”就显得格外“刺眼”。未雨绸缪前的担心往往会让我们提高警惕,让孩子更快速、茁壮的成长不是要“揠苗助长”而是让孩子在适时的年纪懂是非、明道理、有正义感、荣辱心,而不是把孩子推向道德的制高点。“小孩子讲大人话”会违背孩子的本心,让孩子迷失在混沌的声音中。虽然犀利,但小编觉得柏老师说的很对,最大的刽子手往往是打着我们无法辩驳的正义名义开始的。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