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房颤患者中风率竟比常人高7倍!如何避免脑卒中发生


来源:凤凰健康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杰孚教授认为,“房颤是二十一世纪心血管疾病里的两大顽症、难症之一。神经内科疾病中1/5的脑梗是由房颤造成的;1/3的房颤患者会发生中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7倍;长期房颤还可引起心力衰竭,极大增加致残及死亡风险。”

导管消融治疗手术成为房颤一线治疗方式,

是目前根治房颤并减少血栓栓塞风险的首选方式。

房颤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有反复发作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以及有心衰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说,相比药物治疗具有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大、不能根除房颤等弊端,导管消融治疗手术是目前根治房颤并减少血栓栓塞风险的首选方式。

房颤的最大危害是脑中风,

做好3件事可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

房颤是心律失常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危害最大的一种。房颤就是指患者心脏跳动非常不规律,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慢的时候每分钟六七十次,快的时候甚至接近200次。这样长期不规律的跳动,会不断地损害心脏收缩功能,导致左心脏扩大,心脏排血量下降,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心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危及生命。 

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中风),这是房颤患者最直接的死亡原因。与正常人相比,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增加5倍。房颤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风险倍增、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患者对房颤的危害和防治知识严重不足,还存在很多误区。得了房颤,并不等于一定会脑中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提醒,通过积极治疗是减少中风发生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房颤性脑中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通过阻止心房中血液凝结成血块,达到脑中风预防的目的。

在抗凝治疗前提下,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就会大幅减少。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

其次,要正确用药。

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

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也不等于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

超65岁以上的人群筛查无症状性心房颤动,

并配合给予抗凝药治疗,可避免脑卒中发生。

一个顶级专家小组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循环》中称,在65岁及以上人群筛查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每年可以在全球避免成千上万的卒中(脑中风)事件。数据显示,在65-75岁人群中进行筛查可检出1-3%的未曾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表示:“已有研究证据发现,在症状出现前找出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和其他方案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高卒中风险,并可部分逆转心房颤动相关的高死亡风险。”

本文综合:健康时报、大河网、北京晨报等网络综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