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奇的猎物到布拉沃的选秀明星
2010年08月17日 13:04 artspy 】 【打印共有评论0

“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上电视了

村上隆说:“艺术界还没有像娱乐界那样推出新人的模式,艺术需要世界水准的行销策略。”布拉沃(Bravo)有线电视台的启事一出,纽约城中立刻有超过2000人报名参加海选。

纽约的时髦分子和艺术爱好者称,这是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离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厅后最生猛的主题活动。2010年6月开始,“艺术作品: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家”(Work of Art: The Next Great Artist)在美国布拉沃有线电视频道亮相,这档选秀节目中,每周有14位艺术家展开竞争,争取10万美元奖金及在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举办个展的机会。艺术迫不及待地上电视了。

艺术走到电视里

萨奇之后,还有哪位金主敢拿艺术赌明天?就算萨奇本人,也一边遴选新人,一边抛售达明·赫斯特。艺术家要上位,只能自己随机应变,参加选秀是个好办法。布拉沃有线电视台的启事一出,纽约城中的艺术爱好者立刻倾巢而动。超过2000人报名参加海选,年龄从26岁到62岁不等,有画油画的、搞雕塑的,也有玩观念和实验的,艺术家们太想红了,只等导演喊“开始”。

在“艺术作品: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海报上,4位评委和14位参赛选手像超模那样摆出姿势,背景是画架和画框。站在正中的是主持人和评委周佳纳(China Chow),她的身份是模特、演员。据说她是安迪·沃霍尔、哈斯·哈林、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看着长大的,对艺术很有感觉、很在行。

周佳纳认为艺术家选拔不能只看作品,她想为这个节目加入一些时尚元素。“我在合同里要求进行服装评审,选手穿得不入流也要淘汰,但是没能成功。”尽管如此,她仍令人难以置信地在10集节目里换了21套衣服。此外,评审小组成员沙龙94画廊的老板珍妮·格林伯格·罗哈廷、拍卖人西蒙·德普利、纽约画廊老板比尔·鲍尔斯、艺术评论家杰里·索尔兹也穿着入时,他们是此次活动的灵魂人物,决定选手去留。

推出这档节目的魔法精灵制作公司已成功打造过时尚设计类选秀节目《天桥骄子》和烹饪节目《顶级厨师》。“这档节目的目的就是让人意识到艺术就在他们身边,希望人们不再为自己有奇怪的想法而感到害怕。与艺术团体接触时,我们也曾担心他们会反对真人秀,然而他们很快接受了这个点子。观众也不介意看下艺术家到底是如何创作的,甚至对此有很大的热情。”制作人之一丹·卡特福说,“好的艺术确实可以让人们感动,‘我不懂艺术,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是真实存在的。”有观众在活动留言里表示:“即使我觉得它很可怕,也会去看,我想看看艺术走到了哪里。”

在聚光灯下搞创作,本身就是艺术

从前,只有记者和画家的朋友才被允许进入画室参观,而一些艺术家对自己的创作过程讳莫如深,更令人觉得他们如炼金术士般神秘。有的人不愿意在创作的时候被看到,那是一个非常私密、自我的过程。但观众对此兴趣不减,妹尾河童的《窥视工作间》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看艺术家工作的角度,但那毕竟只是通过文字和素描的间接了解。

在选秀节目中,艺术家们在公众目光下进行构思、起草、完成作品、等待评判,而人与人之间在高度紧张的竞争状态下流露出来的人性也使得节目蒙上了猎奇色彩。在聚光灯下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推出这个节目,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收视率不理想,分分钟有叫停的危险。目前来看,节目收视不错。

23岁的迈尔斯·门登霍尔是第一轮挑战的优胜者。他因一幅描绘参选艺术家瑙·巴斯塔门特的丝网版画而胜出,珍妮·格林伯格·罗哈廷称这幅画看上去“充满了愉悦的情绪,仿佛我们正看着她沉溺其中”。门登霍尔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嗅觉灵敏的他已经通过各种展览慢慢推销自己,他视艺术为挑战,“你可以写一个公式来解读数学,但是艺术没有公式”。第一轮获胜后,明尼苏达大学为他举行了一个长达3个月的展览,以推广他的有些催眠感觉的版画作品。

“把创作当成表演,非常不利于艺术创作,我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非常滑稽,甚至想歇斯底里地大笑。在海选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抱着画册和作品集在演播大厅外排队,他们向外界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当我看到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爱好者们打着伞、排着长队,觉得无比荒谬,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活动,却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成名)途径。你瞧,我至少成功了第一步。”

艺术需要世界水准的行销策略

把艺术家推上PK台,英国人查尔斯·萨奇和布拉沃电视台所见略同。1997年,萨奇策划的“感性”展览使得YBAs横空出世,也使自己成为英国前卫艺术的首要赞助人。然而,2005年,萨奇卖掉达明·赫斯特的“鲨鱼”,把翠西·艾敏的“床”搬出画廊,开始把新兴绘画当成新一轮的投资方向,并大张旗鼓地寻觅新人。

在2009年11月和BBC合办的艺术选秀节目“萨奇学校”(School of Saatchi)中,年轻艺术家欧仁妮·斯科拉斯凭借作品《钉在篱笆上的树桩》成为艺术新星,并作为“后YBAs”的代表人物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举行的群展“新语境:英国现在的艺术”(Newspeak: British Art Now)。

艺术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想推销自己,他们有太多快速成名的样本——宣称人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的安迪·沃霍尔、一夜成名的波洛克,因为画了奥巴马竞选海报《希望》而成名的海报艺术家谢泼德·费尔雷,甚至已经在波士顿当代艺术学院举行了演讲。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说:“艺术界还没有像娱乐界那样推出新人的模式,艺术需要世界水准的行销策略。”在《艺术创业论》里,他毫不讳言艺术就是一种赚钱的手段,艺术创业不但要投入金钱,也要有行销战略。他告诉想从事艺术行业的年轻人:“在艺术的世界里,权利的谈判跟斗争一样,不斗人就会被斗。”

艺术选秀似乎在应验村上隆的话,但选秀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这杯混合着艺术、时尚、电视和人性的实验饮品,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太花哨、太难以下咽了。

中国艺术家成名的7条路径

1.大展成名型

入选国内外大展是年轻艺术家成名的一条捷径,他们通过入选国内外大展从而获得艺术圈的入场券,作品开始进入收藏家和画廊老板的视线。

2.海外奋斗型

作为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他们满世界跑着做展览。在国外拿大奖、在国内被报道。回国后,大多会走上艺术教育之路,或者进入社会公共领域。

3.策展人力捧型

能够捧红艺术家的策展人需要超前的判断力、独特的视角和策划能力,善于在闹哄哄的艺术圈发现并总结出风格或流派,然后为它赋予意义,而被捧红的艺术家中也不乏跟风者。

4.越拍越红型

按照规律,参加拍卖的艺术家已经开始红了。就像一个循环,通过拍卖会只是让他们越来越红,他们的作品在拍卖中成为信心的保证,艺术家本人则地位更加稳固。

5.画廊包装型

画廊是更具经营意识的机构,他们与国内外的美术馆、研究机构及媒体开展多种合作,并为旗下艺术家定期推出展览等活动,不断造势,助其成名。

6.出位惊人型

艺术圈需要口水和质疑。走这条路成名的多半是行为艺术家,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制造话题。不理解、不喜欢不要紧,只要有人围观、讨论就已经是帮了他们的忙了。

7.官方美协型

他们走官方路线,绘画题材也相对固定。他们通过参加全国美展而走红,并因此进入体制内生存,成为拥有资源和话语权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