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送他们去美术班,他们意识到了绘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却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重要,重要在哪里。因此很多人对孩子的画百般要求:要画得像,要好看,要整齐……孩子被太多的要求捆绑着,他们想呐喊却无力张口,因为成人的世界太强大!
“有一天宝宝拿着一幅画对我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仙女。"我看了一眼,这个"仙女"头直接连着身体,连脖子也没有。于是就对宝宝说:"妈妈给仙女加上脖子吧。"边说边用笔在画上给宝宝加了一笔,宝宝见状便哇哇大哭起来:"你还我仙女……"
很多朋友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学画画也要趁早,于是他们很多人在孩子3岁左右就送孩子去了美术班。我家孩子今年2岁半了,我也开始纠结要不要送他去学画画,年纪太小了怕被小朋友欺负,年纪大了又怕来不及,我该怎么办呢?
1."学画画"要趁早
观点:"学"画画强调了"术 "忽略了"艺"
艺术其实是先有艺再有术,但是现在很多人把这个问题搞反了,总是特别强调术,而忽略了艺。艺就是表达我认为美好的东西,而术是一些普遍性的人们总结出的技巧。自我的表达对于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表达能力是先天就具备的,并不是后天学习之后才开始表达、才会表达。现在很普遍的情况就是许多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应该"学"画画,3岁就应该开始,最晚8岁也该学习了,不学怎么能会呢?孩子需要老师教画画呀,不然他们的绘画能力从哪儿来呢?这是很多家长的担忧,于是争先恐后地将孩子送去一些所谓的美术班。家长所谓的"学画画"其实是指学技巧,所指的能力是指技巧的表达能力,但他们忘记了绘画能力在每个孩子里面,特别是到了绘画敏感期,这个能力会不期而至,会爆发出来!也忘记了孩子学习后天技巧的年龄问题,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这个行为是否顺应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
观点:太早"学"画画反而让孩子不会画
很多家长可能不明白:我们教他技巧,他不是会画得更好了吗?然而艺术的第一位是表达,表达就是要用心灵去想像,用眼睛看到外部的世界,并对它产生联想。这个想像和联想原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形等等方式表达,但是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右脑在0到7岁就已经发育完成了95%,而右脑发育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借助图形的变换和表达来完善,从而促进右脑的健康和发散思维的形成,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自由的表达想像和联想,并且 不可以被固定的图形拘束,而要在丰富的色彩体验和没有定式的图形变化之中来充分表达。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去学习技巧,按照那些机械的、统一的、普遍性的表达方法,就会严重阻碍了孩子右脑的发育。
很多家长会说,你看那个孩子的画多好呀,他的画很整齐,线条也很清晰,可是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没准他的右脑发育已经停滞了。有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或者绘画班里,被老师要求按这个画,按那个画,或者填充图案和色彩,错了又说再来,甚至到了上小学还这样,这样的孩子到最后往往会变得一点也不会画画了。因为他们错过了右脑发育的时机,错过了那个用自己选择的色彩和图形来自由表达自己的绘画敏感期,他们可能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2."纠正"孩子的画
观点:孩子画画是在用和成人完全不同的逻辑表达自己
在中国许多的成人思维里,事物通常都遵循着一个正常的逻辑和秩序,所以成人看待事物会从整体着手,比如:眼睛看到的东西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都是完整的,每一部分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就不"对"。因此很多人也会用这种思维和眼光来看待孩子的画。但是,儿童的思维和眼光并非如此,例如,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视觉范围有限,他们观察事物总是先从局部开始,比如说妈妈给孩子喂奶,孩子近距离的就只能看见妈妈的面孔,妈妈的脸是圆的,所以他可能画一个圆就说这个是妈妈。如果父母这时候也像案例一中一样,给这个"妈妈"加上"脖子",这就违背了孩子的视觉规律。孩子的画是在表达自己,他们的脑子里有一个很大的形象记忆库,这个形象记忆库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睁开眼睛就已经开始储存,不停的储存,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慢慢调动,等到孩子慢慢长大,视野开阔了,同时手脑的协调能力提高了,他们就会逐渐扩展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同理,案例中的孩子画仙女,这也是她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通过自己的头脑所想到的、通过自己的心所感受到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自己最喜爱的形象!孩子在绘画表达时有一套符合他们自身年龄特点的逻辑和标准,与成人完全不一样,却符合艺术审美的原则,但家长却因为对儿童和艺术这两方面的无知,进行盲目的的"纠正",不仅是揠苗助长的行为,更是直接摧毁孩子在绘画表达中一切的自信和快乐。
3.画得"像"就是画得好
观点:真正的艺术是有个性的创新而不是模仿
很多家长在看待孩子的画时,总喜欢用像不像来做标准,这其实是中国人很长时间以来的陋习。真正的艺术是不被普遍规律操控的,相反,它是超越普遍规律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心里所想的不同,所处的情绪状态不同,视觉思维不同,色彩感觉不同、对事物的联想不同。因此,我眼睛看到的色彩感觉,和你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用我的方式表达,你用你的方式表达,都是美好的,这都是满有个性的东西。比如说,有两个孩子都画同一老师,他们都觉得老师很美丽,都要表达出来,一个孩子画出他眼中看到的美好色彩来表达,表面看上去他画的老师和真实的老师不一样,另一个孩子用很多的图案来表达,几乎在画里没有这个老师,但他们都是用更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独特方式来表达,都是特别美好的。
艺术的本质就是要表达一个人内在所有的思想,它本身的特性就是表达的多样和自由,并且充分尊重个性的和创造力的发挥。画画对孩子而言就是把很多东西在脑子里头过滤,然后抽离出重要的元素,加上他的手、脑、眼睛,心灵的协调能力,最终表达出来,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创造过程。
如果一直要求孩子画得"像",让他不停地去模仿,那他的创造思维该如何发展?他们又该如何去画出那些表达自己的真正有艺术审美价值的画面呢?
支招 孩子开始"涂涂画画了"我能做什么?每个人都有绘画能力,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这种能力是需要大人来呵护的。当孩子的右脑开始发育时,他们就开始"涂涂画画",这个时候孩子的绘画敏感期就来了。一些孩子甚至在1岁左右绘画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创造条件
给孩子创造充足的条件,提供足够大的纸和颜料,让孩子轻松自在地趴在纸上涂抹,最好能在家中开辟出一个专属的"涂鸦环境"让他在里面"创作"。
2.全然地鼓励孩子
大人在孩子眼里全然就是个强势的群体,如果孩子得不到强势群体的认可,自信心很难形成。因此,他的画是需要得到强势群体的回应的。如果有大人不断地夸奖他说:"哇!你画得好棒呀……"他会感觉到有力量,创造的潜能就可以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3.同龄人的互动也很重要
除了成人的鼓励,孩子在绘画方面也特别需要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小朋友间的互相交流会激发他们绘画表达的欲望。因为是同龄人,所以即使他们之间互相模仿也没有关系,那是孩子之间的非常平等而有趣的彼此欣赏和认可。
4.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我们说家长要去赞美孩子,很多家长会觉得很困难:"我怎么赞美他呀?我没看出来他画得好在那里?"或者有些家长心里觉得不好,但是为了鼓励孩子也会说宝贝画得不错之类的话,但是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和随口一说的假意赞美,孩子是能感受出来的。因此如何去欣赏孩子的画顺其自然地就成为了家长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国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美育教育的缺失非常严重,这个问题弥补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审美的重建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家长可以从此刻开始多一些谦卑心态,多多跟孩子交流,让他们告诉你他们在画什么,在不能帮助他们的时候,至少做到不是"干扰"他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他们。这是作为父母首先应当做到的,虽然有难度,但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是不难实现的,请想一想,多少伟大的绘画大师都是因为学习孩子而在艺术上能够不断创新,毕加索曾说:我用尽一生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绘画。同样,米罗、克利等等艺术大家都是如此而行,何况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为了他们宝贵的创造力和生命素质,也必须改变自己陈腐的陋习,提升眼界,补上在审美上的缺失。
【宝宝我错啦】是凤凰亲子频道重磅打造的特色栏目,初为父母时,我们常常会被这样那样的育儿难题所困扰,真的是宝宝不乖吗?本栏目通过征集新手妈妈的育儿困惑,邀请育儿专家和母婴品牌专家答疑解惑,纠察出妈妈们的育儿误区,传播正确育儿理念,成为父母们的贴心帮手。
更多育儿困惑可联系:
邮箱:yangyu#ifeng.com(发送邮件时将#改为@)
微博:@凤凰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