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在圈子内有自然约成的规矩。偏男性化、行为主动的一方称为“T”;表现女性化、更柔美的一方称为“PP”。“T”的打扮趋于中性化,喜欢深色,短发偏多,她们的打扮、举止偏男性化,社会对她们的认同感差。“PP”在人群中不易看出,隐藏得更深一些。“PP”中有的也是双性恋者,她们可能对自己的性取向认同感并不很强烈。
艾滋病的侵袭,使男同性恋者成为高危人群之一,各地男同性恋者们组织起来,在社区做艾滋病的宣传预防工作,受到了政府、社会的肯定,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阳光”。
同性恋者中的另一半,“拉拉”则仍在“地下黑暗”之中,她们在社会中的身影模糊而弱小。女性特有的敏感、胆怯,让“拉拉”将自己的隐私掩藏得更深。一个庞大人群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盲点,人们并不认识、了解她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谈起结婚,成都一位三十岁的“拉拉”对记者说:“思想斗争了好几年,最后还是向家人妥协,与一个没有感觉的男人结了婚。这种婚姻很无奈,非常痛苦,与异性的性生活,如同被强奸,我经常处于封闭孤独和惶恐焦虑之中,我拼命压抑自己,认为自己有病,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研究同性恋问题的学者、四川大学江华博士认为,一些家庭婚姻关系的破裂,其实在里面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有可能某一方性取向不同,而又不能暴露出来,怕受到社会的谴责,婚姻悲剧源头可能就在这里,女同性恋是“边缘人群”中的最弱势的群体,社会对男同性恋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女同性恋者关注很少,她们的困境更大。
他说,“拉拉”被主流群体所掩盖,她们没有表现自己的活动地点、缺少交友渠道、经济地位低下、无力违抗传统婚姻,多数人只能违心地接受异性婚姻生活,她们悄然无息,艰难地生活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周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