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上的“奥运五味” 如何“挑刺”
2008年07月15日 10:48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7月8日,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MPC)正式开放。 本报记者 罗晓光/摄

“如果我不是在北京,就是在赶往北京的路上。”这句话,用在那些即将活跃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的外国记者们身上,应该是最为合适的。随着奥运脚步的一天天临近,外国记者正在用更加“挑剔”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东方的国度。他们的个别视角未必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却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

外国记者眼中的奥运前夜

似火的骄阳下,25岁的乔桂林行色匆匆地赶往北京西站,他将在那里踏上返回家乡的行程。

因为即将举办的奥运会,乔桂林所在的钢厂已经开始减产,至少有四成的同事将和他一样暂时离开北京。“为了支持党和政府,这没什么大不了。”乔桂林说。

与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在北京街头看到的这一幕刚好相反,进入7月以来,北京街头的外国面孔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扛着“长枪短炮”的外国记者们,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北京奥运已近在咫尺,外国记者们则在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着即将召开的这次盛会和它的主办地。

城市里充满告别的味道

和乔桂林一样,在一家装修公司上班的杨展国也选择了暂时离开工作的城市。为了整顿环境,很多装修材料市场被关闭,杨展国的单位面临供货短缺,不得不主动歇业100天。

企业的停产以及越来越多民工的离开,让昔日喧闹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

“北京最近安静了许多。”十几天前,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韩咏红就感受到了“另一个北京”:大街上一些楼宇大厦与广告牌上原本已有了奥运标记,有关标记近期没有明显增加。倒是出行时发现车流少了,堵车不如过去严重,人流也不及过去多。

在韩咏红看来,奥运转眼即到之时,北京的安静“让人有些意想不到”。不仅如此,连每逢傍晚或周末,在马路边播放音乐扭秧歌的老人也暂时收队了。“有时走在小街上,觉得人们就像原本玩惯的孩子经过一番家居大扫除,个个都乖乖坐着发愣,那点原汁原味,真的少了。”韩咏红的同事在另一篇报道中描述道。

不仅是北京,在奥运协办城市青岛,也充满了告别的味道。

8月9日,奥运帆船项目将正式开赛。而一个月前的这个城市,却正忙于对付四处泛滥的海藻。“最近告别青岛的聚会很多。”在耐克公司工作的工程师雷根告诉路透社记者。在这名路透社记者视野所及,曾经游人如织的青岛海滨,现在到处是海藻清理机器和辛苦劳作的志愿者。

“对很多人来说,现在要进入北京已变得越来越难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看上去对此感触深刻,“不仅买火车票时需要提供特别材料,而且公安部门也在检查民工的相关证件”。7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奥运期间乘汽车和轮船进京的旅客实行购票实名制。同一天,铁道部虽表示铁路不执行实名制购票,但也强调将加强巡查和管理。这些基于奥运安保需要的举措,客观上使外地人进京程序变得复杂起来。

推荐阅读:

北京夜店职业型男们

有没有在你的工作中遇到什么艳遇?艳遇没有,只不过是认识了很多异性朋友……

大眼美女的"人造现场"

性感的美女与香车,华丽的事故现场,艳红的指甲油伪装的血迹……另类元素永远是时尚界…

莎朗斯通反控华裔律师

一个是大言不惭说地震是“报应”的过气女星,一个是被人烦透的“接案狂”,沉寂一个半月后…

他剪刀上的Ferragamo DNA

回看Massimiliano为Ferragamo所做的改造,也不难发现其中年轻化的趋势:衬衫被做得很贴身

维多利亚秘密"内衣秀后台照外泄

哈里王子非洲受训 女友纵情狂欢被曝光(图)

外媒“奥运五味”看挑刺
有文化的风流女人 地位很高
德刊揭秘重大新闻事件做假和摆拍图片(组图)
美媒:中国人的腰围全球增长最快
红楼一梦 “新不如旧”
印度女孩苦练中国武术(组图)
新加坡媒体:中国没有硬实力,哪来软实力?
金宫殿被拆 金马桶独存(组图)
外食族新提案
英国神秘"无脸夫妇"频露面(图)
阿迪达斯中国广告大打民族主义精神牌
钱包缩水 富人遮遮掩掩变抠门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晓德   编辑: 杨玉鑫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