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的初露头角就像一个气泡,完美、遥远、易碎,让他的歌迷们胆战心惊,担心他会学坏,或是流星一样迅速消失。当歌手之前,王力宏的生活轨迹很简单,三岁时,王妈妈用玉米片盒子和尺子做了一把小提琴,一边放古典乐,一边让儿子拉着玩,然后送他正式拜师学琴;上大学时鼓励他学医,谋个好工作。 这种规规矩矩的环境基本不会培养出坏小孩,“音乐规矩很多,学音乐长大的人大概也很规矩吧。”王力宏说。不过,父母还是希望儿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王力宏就曾经和哥哥比赛拉小提琴,“幸好他拉了没多久就不拉了,不然我可能比不过他。”但是这位成绩优异的哥哥并没给王力宏造成多大压力,“因为从小就一直要参加小提琴比赛,已经习惯了竞争,如果你告诉我下个月要颁个音乐奖项,我可能从现在到颁奖嘉宾念到得奖人的名字,都不会紧张。” 娱乐圈里,优等生的形象很难维持,王力宏却从不吃力。在大学读医科时,王力宏趁暑假回台湾录唱片,第一次接触娱乐圈,没看到什么黑暗面,只是不断地发现自己要学的太多,“歌词要用拼音标清楚,不然不知道怎么唱,唱什么也是别人决定”。 一直吸引王力宏的是整个音乐工业的变化,“音乐在进化,唱片公司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人们接触音乐的方式更是在改变,”王力宏说,现在的他尤其注重音乐的发行方式,想知道歌迷们都是怎么听到他的歌的,CD、MP3还是用APP下载。“可能以后做音乐的方式会有变化,但态度和刚入行时是一样的,讲的还是初心,喜欢音乐就坚持下去,简单得和‘1+1=2’一样。” 拍电影不必强求 钢琴前的王力宏与摄影机前的王力宏是两个人,一个更专注,一个更享受。“音乐是挚爱,电影是缘分。”王力宏说,他对电影的要求没有音乐高,因为做音乐是内因所致,必须对得起自己,拍电影则是外因,不能强求。 王力宏最初的电影经验就很特别,入行没多久,经纪公司就安排他独自去香港拍短片《烟飞烟灭》,他第一次一个人在片场等开工,紧张得不敢说话,又怕自己碍手碍脚,差点没认出眼前的导演就是“哥哥”张国荣。“哥哥”见王力宏年纪还小,家人又都住在纽约,在香港一个亲人也没有,便说:“那你以后叫我‘uncle’好了。”张国荣就成了王力宏口中的“uncle Leslie”,算是他遇到在电影圈的第一个贵人。 接下来,便是李安的《色,戒》,成龙的《大兵小将》,和他自导自演的《恋爱通告》。感触最深的,当然还是《色,戒》。梁朝伟、汤 唯、王力宏分别来自香港、内地和台湾,李安不得不把片场变成了教室,讲张爱玲的小说,教他们念台词。同为电影新人的王力宏和汤唯开玩笑说,“我们都是不会游泳的人,被导演直接扔到大海里了。” 王力宏以后的重心到底音乐还是电影?这种问题实在有点蠢。“我带着很多种帽子,可能娱乐圈的人都是这样,今天你是这样,明天又是另一副样子。”在人人多栖的娱乐圈,王力宏只能做好自己,“艺术家和艺人都是有个‘艺’字,把‘艺’做好最重要,单单讲音乐,古典和流行互相跨界的例子也非常多了,马友友那样的大师也拉探戈舞曲。” 在电影上,王力宏坚决听从内心,别人的想法一概过滤,“现在,我都会把自己还原到小时候在地下室做音乐的状态,”刚开始演戏时,王力宏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听到不公平的会很介意,“有些赞美并不是你应得的,听了也不会舒服。” 自信就像传染病 王力宏喜欢运动,有空就和好友“黑人”陈建州打场篮球。不久前,他还和NBA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一起为耐克拍摄了电视广告。“他太有型了,”王力宏还记得近距离接触科比的感觉,“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透出自信,就像传染病一样,你看到了,就中招了。” 一起拍摄这支广告的名人还有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塞莱纳·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等体育明星,和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这样的企业家。让王力宏印象最深的是布兰森,和他关系最好的则是演说家托比·罗宾斯(Tony Robbins)。“记得布兰森进棚的时候,大家刚好在排练,有人问他:‘你感觉怎么样?’他大声说:‘棒极了,生活真是棒啊!’”王力宏学起布兰森说话的样子,好像连呼吸空气都很享受。“我当时就想:他早餐到底吃了什么啊?可不可以分我一点。” 励志演讲家兼畅销书作家托尼·罗宾斯则在拍摄后和王力宏成了朋友,“见到他之前,我读过他的书,我告诉他,他通过讲课激励人,我通过音乐激励人,比如演唱会,能很直接地给人带来感动和力量。”即使见到偶像也三句话不离本行,也只有王力宏做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