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纾缓金融危机的压力
2008年12月30日 10:35 上海证券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她是正黄旗后裔,从内向外散发着沉稳大气的味道/她是苦孩子出生,却从三岁就自信自己与众不同的聪明/她用艺术包裹油盐酱醋的生意,心高气傲/她的坚持在这个经济寒冬为她穿上暖衣:3亿美元风投

坐在上海茂悦酒店临窗的沙发上,正黄旗人张兰身后流淌着冬日天气下的黄浦江。再往后面看去,便是新近落成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明年春天,一家俏江南餐厅将在那里开门迎客。

12月17日,一袭黑色礼服的张兰现身上海,出席TARGET举办的一场晚会。对于这个见多识广的老板来说,一场晚会肯定不足以使她兴奋异常。实际上,苦心经营俏江南,风高浪急十七年,应该也没什么事情使她大喜大悲了吧。正如她在记者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沉稳而内敛的气质一样,完全异于外界所谓“张扬”的描绘。

然而,的确,张兰完成了一项大动作。就在她出席这场晚会的前一天,12月16日,俏江南对外宣布,向鼎晖投资等著名PE投资机构出让俏江南集团旗下部分打包资产的股份,融资3亿美元。

当然,区区3亿美元丝毫不足以让张兰喜形于色。事实上,估值高达几十亿、拥有大量现金流的俏江南并不缺钱,张兰也不是为此而启动融资。这次领投的鼎晖,也是因为其合伙人王功权与张兰在一次聚会上偶遇,双方“意气相投”所致。多少家排队等候的大基金,则被她撇到了一边。

融资3亿美元,似乎只是张兰迈开的第一步,她的思绪早已飘到遥远的前方,她在那里看到,俏江南像星巴克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又像LV一样高高在上,传承百年。

阿兰酒家往事

作为正黄旗人,张兰只能算是“前朝”的皇亲国戚。她来到人间后面临的最初命运,是随着父母在湖北农村插队,放牛、种菜是自己当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她三岁学会了织毛衣的时候,张兰就知道自己很聪明。

聪明的张兰真正迎来自己命运转机的时刻,是在1989年出国到加拿大。然而,如愿以偿来到异国他乡之后,张兰却不知道自己的支撑点在哪里。后来,她把自己的那段生活形容为“就是挣钱”。

张兰第一份打黑工的工作是洗盘子,一小时3.5美元,她一天干4家餐馆,连续干16个小时,“一天挣的钱相当于国内一个月的工资”。在餐馆打黑工她能一天切六筐土豆丝,至今手上还有一个缝了十几针的伤痕。在前不久播放的《鲁豫访谈》电视节目里,张兰坐在投资3亿元的兰会所的金色交椅上,拿起餐巾扛在肩上比划自己当年在加拿大和人高马大的印度男人一起搬运牛排的场景:“每天早上9点大冷冻车就来了,一人搬18片大牛排,一片就几十斤,人家一片儿都不会帮你多搬。”

距离1991年圣诞节还有4天的时候,张兰收到了两个礼物:加拿大的移民许可证,以及2万美元存款——这是她当初为自己设定的赚钱目标。就这样,她一个人踏上了回国的旅程,虽然并不知道在国内等待自己的是怎样的命运。

回国后的张兰当时有一堆创业的设想:开比萨店,生产饺子皮,或者开发速冻食品,甚至造纸——因为加拿大的纸浆非常好。但只有2万美元本金的张兰很快认清了现实,选择了一个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想到的生意——餐饮。1991年,一家名为“阿兰酒家”的餐厅在北京东四开门大吉,卖的是“百菜百味”的川菜。

事后回想起来,张兰谈论自己当初的选择说:“因为我学的是企业管理,后来又到了加拿大,在唐人街只有到餐馆打工,都是不经意的。既在餐馆打工,又在后厨打工,因为没有做工卡,只能在后厨打工。这几年在后厨打工的经历好象是上帝冥冥之中安排的,促使了我后来的选择。”

如果张兰止步于此,那么她或许至今也只是个随波逐流的小老板。但这个敢于放弃移民资格的人,即使在经营一家小餐馆上,也拿出了自己的眼光——她决定在尘土飞扬的北京营造出江南的意境。为此,张兰曾到遥远的成都郫县,把十三米长、碗口粗的竹竿用火车运回北京,然后她又在北京劳务市场雇了七拨人,花了七天七夜来削竹子,用削好的竹子做成了墙面。经过张兰的布置,一家普通的饭馆一下子有了江南竹楼的情调。张兰还亲自在墙上画了一幅半裸的傣族姑娘跳草裙舞图。在1991年,不少人来阿兰酒家,就是冲着这幅画。俏江南后来将餐饮与艺术紧紧相连,或许就始肇于此。

相关热点文章推荐:

惊喜礼物:免费赢取圣诞礼物66份大礼等你来拿

法媒称中国富豪拒绝抵制法货 消费创纪录

世界各地最奢侈的时尚SPA(组图)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女人把性感收回泳衣内
最美瑜伽教母成时尚界宠儿
LadyGaga穿正常比基尼诱男友
小巩俐裸色衣展丰满体态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