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生存标本:200家画廊利润率降至15%
798画廊
最近去798,发现去的人没有变少,画廊的交易量却在直线下降。与此同时,咖啡店、饰品店开始增多,本该是主角的画廊反而贴出了转租的小广告。
贴出转租广告,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撤退,不是撤退到周边房租更便宜的环铁、草场,就是干脆彻底退出了艺术品市场。显然,有的画廊已经支撑不了了。
典型的就是3818库画廊,据说他的空间很快就要被他的邻居世纪翰墨和9艺术空间给瓜分了。
画廊需回归本业
没有签约艺术家,靠散客生存;经济危机来了,没人买画了,倒闭。说到底,从严格的意义上看,尽管大众将3818库画廊称为“画廊”,其实最多只能算是个展览寄售机构。
这样的“画廊”在798有的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权威、中央美术学院的赵力老师告诉记者,国内称得上是画廊的最多不过200家。实际上,798的“画廊”就有200家了。
到底什么是画廊呢?这要从盈利模式角度去观察。艺术品市场早期只有差价型交易模式,其实相当于短线交易,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后来发展成如今的代理艺术家模式,这种模式其实相当于长线交易,经过长期的运作推广和时间的沉淀,将来或许可以以十倍乃至百倍的价格卖出,这对画廊的资金实力、推广能力和眼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实际上,国内的画廊大部分都游走于两者之间,而在国外,只有后者才能称为“画廊”。
这两年的牛市,画廊老板们自己也参与艺术品投机,这是业内共知的秘密。有的画廊老板也就是几百万的身家,就这样也敢去买标价数百万元的当代艺术品。现在,被两三件艺术品套死的画廊老板比比皆是。少不更事、资金实力弱的画廊偏偏好上了炒作的游戏,其结果只能是画廊的主业也要被拖垮。
尽管很多画廊老板已经开始壮士断腕,但是要想全身而退恐怕已经非常困难,资金实力决定了大部分画廊受不了折腾。
热点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