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权威骂出来?(图)
2010年05月15日 10:35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权威误区:

伤害家长权威的三种错误方式

专家认为,家长的适度权威非常有必要,但塑造“真权威”非常不容易,而且家长常常因为以下三种错误的方式伤害了自己的权威:

错招一:

隔代教养造成“权威错代”

现在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把孩子托付给祖父母来抚养,有些是白天由老人带,晚上则自己带;有些家长一周才能见孩子一次,有的甚至一年都未必见得到一次。专家认为,这种教养方式对于父母的权威是最大的损伤。

梁红认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并非没有权威,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由父母来亲自养育,在他们的心目中,其实祖父母才是真正的父母,而自己的父母则变成了同辈的哥哥姐姐,这种情况下是没有权威可言的。”

错招二:

教养分歧中弱势方丧失权威

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家庭中父母总是就孩子的教养问题发生争执,意见不统一,孩子不但会觉得无所适从,时间长了,也会对争执中的弱势一方丧失尊敬感,这就是“1+1=-1”的效果。

梁红建议,如果夫妻双方意见不统一,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当遇到具体事件时其中的一方不妨保持沉默,之后再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商议,这样才能够避免一方在孩子面前丧失权威或让孩子不知所措。

错招三:

过度发展的俄狄浦斯情结

专家表示:3~6岁是孩子成长中的“俄狄浦斯期”,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恋父、恋母”情结,这种情结本来是正常的,但如果这时期父亲过分关注女儿或母亲过分关注儿子,造成孩子完全的“恋父、恋母”,甚至取代了妻子或丈夫的位置,就会造成孩子对于所“恋”父亲或母亲的“完全臣服”,从而使得另一方家长在孩子面前权威尽失。

如何塑造“真权威”?

家长的权威与生俱来

家长到底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权威?专家认为,其实家长对于这个问题不需要过于担心,事实上,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就存在的。“孩子一出生对父母就会有崇拜,自己的一切都是家长给的,因此家长自然就有一种权威感。”梁红认为,如果后期家长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了权威”,其实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而不是孩子出现了问题。

言传身教,言出必行

父母的权威不是仅仅靠名分能树立起来的,不要以为对孩子吼一句“我是你爸”“我是你妈”,这种权威就可以唾手可得;更不要以为可以通过棍棒和巴掌就把权威给打出来。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爱读书,每天一下了班就看电视、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的话,孩子是很难听从家长的教导的。另外,家长要记住“言出必行”,只有这样,“言”才能有力量了。

不要以权威自居

李惠健提醒家长: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充老资格,不用过去的经验来看待今天的一切,避免对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一类的话。要努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与孩子谈学习,还要和孩子讨论天下事,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要以权威自居,尽量让孩子多说。

提醒:

别让“权威”过了度

“家长的权威不可以没有,但更不可以过度。”专家提醒家长:在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同时要当心“矫枉过正”。“事实上,孩子的心灵充满了灵性,完全有能力在自己不断的人生经验中获得成长,家长只需要从旁协助,并不需要强迫孩子‘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专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的行为都不是“胡作非为”,而是有充分理由的、有意义的。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问题也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父母身上。

“如果孩子说‘热’,就应该让孩子脱衣服,因为他是真的觉得热。如果家长认为‘冷’而一定要求孩子多穿衣服,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孩子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只认为‘妈妈的感觉是对的’,造成孩子以别人的感觉为导向,没有自我,丧失自己珍贵的自信和独立性。这样的成长过程会非常痛苦。” (文/记者 冯秋瑜 图/gettyimages)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