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写作者、鸡奸者和捍卫者
2010年05月26日 17:23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正如他去世前所言:信赖正在寻找真理的人,怀疑那些已经找到真理的;怀疑一切,但不要怀疑自己。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提供了一种虔敬地实践这一方法的光辉范例。

二、纪德的时代

二十世纪的法国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世纪,我们都熟知二战以后是萨特的天下,而在二战以前毫无疑问应该称作是纪德的时代。当然这种成功对纪德来说,有些姗姗来迟,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的作品,虽然已经有了不好佳作,但是直到一战后才真正被读者知道。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放纵自己的个性和名声,他占据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了各种媒体的头条和大众饭后的谈资。尤其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每一本书的写法都不一样,时而神秘,时而浮华,他的一个个变化令人有种目不暇接的震惊。但是最令人震惊的还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八卦、爱情、乱伦、性取向、恋童癖。

事实上,他始终为压在他性生活上的禁忌而痛苦不堪,很久以来,他就打算写一本描写同性恋的书,甚至打算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他觉得说出来不但是为了自我解放,也是为了解放所有被世俗和宗教偏见制造出来虚伪所折磨的人。1910年,他写了第一版的《科里登》,1917年又重新写这个题材,第二版发行量更低,几乎不为读者所知。1922年他又写了一个新的前言,打算重版这本书,为同性恋辩护。天主教界听到了消息派人来试图说服他不要出版。但这个新版本还是于1924年重新面世,对纪德来说,这是“一种解放的保障,谁能说清,究竟有多少人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而得到了解放呢”。

与此同时,他还发表了一部自传体作品,是他在一战期间完成的《如果种子不死》。他在书中讲述他的童年,他的家庭,他的读书岁月,他的宗教情感,当然也免不了提及他最初的同性恋倾向以及他的同性恋爱情,他的冲动与那种清教徒信仰之间的不断冲突的性格。这种公开而真诚的袒露,再加上《人间食粮》的抒情,终于把纪德推上了“当代最伟大作家”的宝座,从而使他成为了真理的捍卫者。

三、真理的捍卫者

当然,捍卫者的名声并不是如此容易就唾手可得。1932年夏天,当纪德公开对苏联表示自己的好感时还是让很多人感到错愕不已。随后,当受到法西斯胁迫的苏共竭力摆脱孤立境遇时,当法国共产党也向同情者敞开怀抱时,当形形色色的人都向左派知识分子靠拢时,纪德也加入了共产主义阵营。我们看到他在大街上游行,看到他签名请愿,看到他主持会议,看到他在大会上发言。

这种“介入”行动的一个结果是,1936年,纪德接受了莫斯科政府的邀请,到苏联进行为期十周的访问。回到巴黎后,他决定公开发表他旅行中的日记,这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访苏归来》。纪德在书中委婉而审慎地表达了一个想象中的苏联与真实苏联的差距给他带来的失望。他在其中找到了什么?一个僵化的体制,一种教条主义,一种对绝对权力的屈服和畏惧,一种对标新立异的打击——当然,还有那些非人道的惩治同性恋的法律。

在他原来设想中的共产主义应该是摆脱一切束缚和禁忌,摆脱资本主义的陈旧观念的乌托邦,但他最终发现那里其实不过是又一个清教徒式的教堂而已。因为这本书纪德招致了很多的谩骂,得罪了许多的友人,介入了许多的论战,但是他从没后悔这样做。在他看来,坏事就是坏事,坏事就需要揭露,需要真实。他只是在捍卫朱利安·班达的知识分子理论,永远捍卫真理,不管代价有多大,哪怕丧失自己的威望也在所不惜。

正如他去世前所言:信赖正在寻找真理的人,怀疑那些已经找到真理的;怀疑一切,但不要怀疑自己。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提供了一种虔敬地实践这一方法的光辉范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