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锣鼓巷中的启示
2008年12月29日 09:12 千龙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办事处近年来根据实际情况,将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与改善民生很好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南锣鼓巷”式的科学发展新路。

这是热闹的南锣鼓巷

这是夜色中的南锣鼓巷店铺

 传统居民区 “京城新名胜”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三年前还是一条十分破旧、狭窄、满眼是“架空线”的小胡同,不知不觉中,现在竟变成了被国内外众多网站推荐,并受到国内外游人“热捧”的“京城新名胜”。前不久,集老北京市井风情和创意文化于一体的第三届南锣鼓巷胡同节,3天就接待中外游人达8万多人次。

与元大都同期而建的南锣鼓巷地区,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它是北京市可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这里所保留下来的建筑多以民国时期为主,那些各式门墩、抱鼓石、上马石、门楼、影壁,以及幽静的胡同街巷,构成当地独特的胡同和四合院文化。

现有1159个院落的南锣鼓巷地区,过去由于人口高密度地发展使四合院几乎变成了大杂院,许多房屋不仅破旧狭小,而且院落私搭乱建情况严重。这里不仅缺乏市政设施,而且也缺乏取暖、水处理和燃气设施。

这是南锣鼓巷一家独具特色的店铺

这是一些青年学生在南锣鼓巷一小店夜读

近年来,随着南锣鼓巷地区休闲文化产业的逐渐发展,许多企业陷入了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难有“落脚之地”的困境,尤其是停车设施的缺失,给交通带来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又给古都风貌带来新的冲击,如开门打洞、加建二层、墙体外立面色彩不协调等问题,引发了居民与商家新的矛盾。

保护古都风貌 改善居住环境

这是游人在南锣鼓巷观看文物保护碑

这是现场制作吹糖人

如何处理好保护古都风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三者关系,成了近年来交道口办事处所面临的难题。先确定街区发展战略,再进行发展,由此成了交道口办事处一班人的共识,他们先后与北京大学共同编制了详尽的《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和《交道口街道社区发展规划》,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把握重点来进行南锣鼓巷地区的保护性修缮和市政设施改造。

2004年,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在旧城保护中开始探索平房区“微循环”渐进式改造模式,即通过街道政府赎买、租赁、房屋置换等方式来安置居民,并由此改造了80多个院落。2007年,街道办事处又在雨儿胡同进行院落改造试点,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原则,完成了8个院落的改造。这种做法既疏散了一部分居民,又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许多原来“一间屋子半间炕”的老居民在搬进宽敞明亮的经济适用房后,无不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