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里的我,和很多人一样,那是我们希望成为的人,‘尘’看似满不在乎,看似风流倜傥,看似内心开放,看似无比时尚,但是都是‘看似’,当无数个‘看似’汇集久了,爆发了,我看到了保守、并不时尚甚至有些自闭的一个人,我迷失了,不知道哪个是我,但是那是瞬间的事情,现在,保守、不那么时尚对我来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郑宸
在Google输入毒药,会有几百万个关于他的连接被罗列出来,排得比较靠前的一些是这么描述他的:“神秘的红色背景,大手笔的开销,独特的品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才貌兼具。”而当这些都通过他的博客被呈现出来,并被无数人以各种途径,心态和目的传播后,郑宸成为热点人物已是不可被左右的结果。于是关于他的话题和猜测也越来越多,他无奈地说网络上每一次最新的对他的剖析似乎都建立在推翻前人报告的基础上,“让观者感觉他似乎更熟悉我,但实际上,他们连我的真名都没搞清楚,毒药是我网络空间的名字,我叫郑宸”。
第一次见面按照他的提议去了北京最高的酒吧,我们准时到场后发现郑宸和他的经纪人已经早早去到,并把一瓶红酒醒得恰到好处。宸本人跟照片里的他一样,只是当晚的穿着真的可以用“朴素”来形容:简单的水洗仔裤、衬衫和套头针织衫,胡子也有段时间没刮,但是配合我们的拍照要求可以“随便按你们的要求弄”。言谈话语间给人的感觉是随和伴着点紧张。
而当我们共同回忆起他在博客中那些充满着时尚感觉和艺术张力的文字与图像,他却突然看着我说:“我没什么朋友,除了旅行没什么娱乐,留英大部分时间是孤独的,写博客是缓解孤独的手段,我突然觉得有人陪我了。”
在靠游戏外在去宣泄一些情绪的年龄过后,他发现自己原来始终都不曾是个喜欢被任意转述的角色,许多始料未及的关注度让他不安。“突然间许多人都认识了我,有时出去会被人叫住甚至要求合影,我开始质问自己为什么。”而不安的根源来自于他的经历和性格,在别人的评价和所谓的认同中宸觉察到了属于自己的瞬间的迷失,于是许多定义需要被打破,特别当目标是一个难以被定义的人时。
“生在红墙内并没给我以后的生活带来什么恩惠,搬出那里后我曾经历过一段很窘困的日子。”——郑宸
宸说他不喜欢被冠以“红色后代”这个头衔,他的确有个曾是中央委员的爷爷,并从小在景山旁的红墙大院中长大,但是因为爷爷身体不好早在他出生前便已故去,而所谓的家世背景也从未给他之后的命运带来过任何恩惠。搬出景山后,迎接当时这个6岁小孩的是一段非常窘困的生活。
父母突然从什么都不用做的高干子女变成了普通工人,“因为没有床,曾经有好几年的时间我都睡在一个破沙发上”,寥寥数语中,他轻描淡写地向我们掀开了巨变的一角,而除了物质上的贫瘠,他的小学生活也搀杂着排挤和孤独,让我们觉得再问下去都将是一种对少年痛苦的恶意挖掘。而宸笑着说,这算什么,没事儿,一开始挨打,后来学会了打架,再后来所有那一片儿的小孩都怕他。在当他在作为小学里唯一一个考上市重点初中的人后,却因为偏科而在成绩意味着一切的教育体系中得不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我问他之后有没有想再回去看看昔日的人事物,他说不想,回头笑看风云是一个胜利者的心态,但他不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