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小铁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米轨铁路(组图)
2010年04月07日 13:36 华夏地理 】 【打印共有评论0

云南省蒙自县芷村车站的这一幕,既反映了滇越铁路的历史与现状,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百年前法国人修的这条米轨铁路,给当地人带来了出行方便,然而随着铁路的衰落甚至停运,沿途山区的人们很可能又要重新回到百年前的徒步时代。

滇越铁路昆明的老车站在哪里?熟悉情况的人都说别费那工夫,因为“当年法国人修的车站只剩一棵树和一堵墙了,即使到了跟前你也认不出”。昆明铁路局大门口的保安指着办公楼的一棵大树说,那就是老车站原来的那棵黄连木,已经300多年了。我顺着铁路局大门外墙向东,进了一个居民小区,发现一堵粉刷一新的浅黄色墙壁。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慢悠悠地指着身后说,原来有十来栋法式房屋,现在就剩这墙。当年这是昆明站的南站房,可漂亮着呢……

城市在迅速地扩张,老车站一带早已变成了繁华市区,火车站不得不搬到昆明北站。城市发展引起的拆建当然不止火车南站一处,能够保存下来一棵树一堵墙让后人缅怀也算不错,因为许多遗迹还没来及凭吊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有报道说自2003年6月16日以后,滇越铁路线上的客运已经全部停止,但铁路博物馆的讲解员告诉我,昆明北站每天仍有几趟客车在运行。滇越铁路与昆明北站的铁路是抗战时期连接起来的。北站本是川滇、滇缅铁路的起始站,1938年10月开建时命名为“昆明总站”,后来改名为“昆明北站”,现在那里是铁路博物馆。

7点20分,几个人走进了铁路博物馆地下的车站大厅,我们也匆匆尾随其后进入,一列6节车厢的客车在北站起点上车也就二三十人,空旷的车厢在冬日早晨显得格外冷清。两三站之后,车厢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上车的人们互相问候、开玩笑,显然大家都是每天在车上照面的熟人。有人手里提着早餐边吃边说笑,有人拿出还没织完的毛线活一落座就接着织,一位大嫂在小餐桌上支起小镜子,掏出化妆包对着镜子描眉粉面……

迎着朝阳,列车很快开到了终点站王家营。刚一停稳,就有人挑着鲜翠的蔬菜直奔车尾。转眼间,一辆辆满载着菜蔬的小轮车全集中到了车尾,成筐的蔬菜被抬进行李车厢……转眼间车厢连接处也塞满了菜,车厢里人挤得满满当当,多一半是年轻的面孔。

“这里有几所学校,星期天进城的学生多。”回程的路上,售票员李华超告诉我,“人多也是赔钱,一人票价两块五,一筐菜是一块五,一趟最多卖两千来块,不够成本。”说的也是,米轨客车一排4人,6节车厢装满了也就七八百人,靠一人两块五的车票能赚钱才怪呢。

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李华超说以前客车跑得很远,坐车的人要比现在多许多倍,“那个时候汽车少,公路不好走,火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嘛。”李华超已经在滇越铁路上干了40多年,再过三四年,他就可以退休了,“到我退休,这米轨也可能就彻底停了。”李华超对此略有遗憾,他是铁路世家,“我父亲1921年就跑上铁路了,那时候是法国人的,全是蒸汽机车,跑起来哐当哐当的响,直冒烟……”

这条目前唯一还在运行的米轨客车实际上是铁路工人的通勤车。以现在的运量,这条线迟早也要停运。有人建议将这条线路纳入城市公交体系,但这不仅涉及产权,而且即使成了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营运费用也将是庞大的,这个费用又由谁来支付呢?对于这样年代久远的工业遗产,如何保留与保护还是个问题。

滇越铁路是法国人修建的。清末,西方各国都在争夺对华贸易权益与势力范围,法国也不甘落后。看到云南富饶的物产与将来扩张四川的可能,法国人迫不及待,利用中法越南战争之后签订的条款,法国人提出“给法日后造铁路地段,赔费作罢”,以修路权代替赔款。1903年10月,中法《滇越铁路章程》签订,确定由法国几家银行组建的滇越铁路法国公司修建滇越铁路云南段,随即正式开工。1910年4月1日,河口到昆明的铁路正式通车,至此越南海防至中国昆明全长854公里的滇越铁路全线贯通,当时每日早上发车,夜晚到站停宿,从海防到昆明全程需要行走4天。

滇越铁路通车时云南境内共有34个车站,现在这些车站大都保留完好,许多车站依然使用着最初由法国人统一设计的法国风格的站房建筑,经过百年岁月的洗礼,成为铁路沿线的亮丽风景,也是一笔值得保护的建筑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