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丝路喀什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喀什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又名喀什噶尔,古代称之为“疏勒”,热情似火的刀郎舞,飘香天下的甘甜瓜果,极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使这座城市享誉国内外。早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喀什市就

喀什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又名喀什噶尔,古代称之为“疏勒”。热情似火的刀郎舞,飘香天下的甘甜瓜果,极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使这座城市的盛名享誉国内外。早在1986年,在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喀什市就榜上有名。喀什市不仅是祖国最西部的一座城市,是丝稠之路的重镇,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人们都说:“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不去艾提尕,也不算到过喀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西域名城,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积淀了其独特的历史风情和文化风貌,源源不断地向人们展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与宝贵财富。

历史悠久的丝路重镇

喀什历史悠久,从传说到典籍,再到宗教、政治、经济的发展,无一不体现着这座城市特有的厚重与内涵。关于喀什,光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100多年,堪称新疆历史的“活化石”,曾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喀什古称疏勒,包括古代的疏勒、蒲犁、莎车、西夜等诸国地。作为西域36国之一疏勒国的首府,也就是今天的喀什市,在西汉时已是举足问鼎的重要城池,不仅是西域36国繁荣的集中展现,更是中原地区对西方世界开放的最早的门户,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镇。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从此正式列入祖国版图。根据张骞提供的资料而撰成的《汉书·西域传》中,赫然记载着“有市列”这样的话,这足以说明西汉时,喀什的商贸发展就已经开始。

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处于咽喉地位的古城有两座,一座是从西域入阳关、玉门关后的河西走廊重镇敦煌,另一座就是总括塔里木盆地南北两路的西域重镇喀什,自丝绸之路拓通之时,喀什便承担了西域南北两道要冲的重要角色。可以想见,2100多年前的疏勒城,在整个天山南北西域三十六国中独“有市列”、生意兴隆通四海的景象:巴扎上到处是帛、锦、绮、缎之类的中原丝织品,其次有月氏细毡、大秦琉璃、安息香料、罽宾麻布、大宛骏马、于阗玉石与龟兹铁器等等,本地自产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也为数不少。如此琳琅满目,各国商品汇集之地的繁华喧嚣可见一斑。张骞对这种繁华的景象给出了解释:因为“疏勒城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这说明重要的地理要塞的位置给了喀什充足的商业发展的空间。丝绸之路7000多公里的总长,即使在今天也算是一段很长的里程,可以想象古代的任何商队,想在“丝绸之路”上走个来回,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各国的商品仍然还是成年累月、浩浩荡荡地涌入欧洲和中国市场,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丝绸之路”的途中有着许多商品集散、中转站。在国外,印度、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都自觉地充当着这种商业流通中介的角色,而在中国境内,最理想的商品集散、中转地,则非当时的疏勒城,也就是今天的喀什莫属。

到了唐代,这里又成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镇。唐玄奘到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后著有《大唐西域记》,对喀什当年的描述可谓浓墨重彩,细微见著。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地,仍旧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还被描写成货如云屯,人如蜂聚的“东方开罗”。这样一块商业重镇的宝地在元代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明代,喀什为西域四大回城之一,直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清乾隆时期,这里一度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地,清光绪十年,清政府设置了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民国年间,先后在此设立第三和第十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南疆区党委、南疆行署和喀什地委、喀什行署驻地,以后莎车专区并入喀什行政区至今。

数千年来,喀什一直保持着东西方贸易交汇点的地位,东方出口的物资要在此地验关过境,西方进口的物资要在此地签证集散。疏勒城堪称为我国新疆古代的第一座商业城。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中央十分重视新疆的经济发展,继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又有了“19省市援疆”的政策,并将喀什作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形成“南有深圳,西有喀什”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喀什正在以飞速发展的经济继续着这一“丝路重镇”的商业奇迹,成为沟通欧亚各国经济贸易交往的桥梁,其便利的区位优势正发挥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作用。

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

喧闹的巴扎、迷宫似的老城、学者和汗王们的寝陵、晨光中的艾提尕尔清真寺、经书和香料的气息、建筑内部的无限图案……喀什是丰盛的、多义的,同时,她是华美的、深邃的。她的美是尘土中开放的玫瑰、风中摇曳的沙枣树,是褐色面纱下难以揣度的女性的禁忌与妩媚,是银髯飘飘的老者阅尽人世沧桑后脸上的从容安详,还有孩子们稚气大眼睛中深深的蓝。尽管现代化已给喀什抹上了别样的色彩,但她骨子里依然珍藏着古老的个性,在她浓郁风情的外表下是喀什噶尔厚重与丰富的多元文化。

喀什不仅是维吾尔文化的故乡,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四大文明交汇之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风俗,在历史的长廊中交相辉映,相互融合共生。这块西部旷野之沃土,曾有塞种部族、诸羌部族、葛逻禄人、粟特人、西突厥部族、吐蕃人、回鹘人、喀喇契丹人、乃蛮人、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在这里生存生活,一个民族即是一部社会演变史,这样众多的民族,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演绎了灿烂独特的人文景观。喀什噶尔的历史与文化,就是由这些不同民族互为承继、互为接力地发扬与光大,组成了蔚为壮观又各显风姿的文化情景,从而孕育生长了喀什噶尔的多元文化。

人们的精神信仰自古有之,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造就了喀什多种宗教并存或此兴彼衰的格局,如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袄教、景教、佛教、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文化和信奉这些宗教的不同民族的人们生生不息,在创造财富和文明的同时,让这片大地愈显神秘。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曾来到喀什,喀什开始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佛教也传入喀什,并在其后1000年的时间里,成为喀什的主要宗教。喀什曾经灿烂多彩的佛教古文化,使其与于阗、龟兹、高昌并列为西域四大佛教文化中心,至今还有不少古代的佛教遗迹,同时,景教、摩尼教、祆教,以及本土的萨满教在喀什也都有自己的发展。公元10世纪以后,唐朝末年回鹘汗国解体,随着维吾尔族的逐渐形成和伊斯兰教的扩张,佛教文化慢慢退出了整个西域,伊斯兰教传入,成为此后喀什地区的主流宗教。

如此独特的历史,使喀什成为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的磨合之所,构成了喀什文化的深厚底蕴。今天的喀什,既有“小麦加”之称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也有著名的佛教圣迹莫尔佛塔和三仙洞,在喀什的博物馆里,则可以看到诸多宗教的遗存,无一不展现着喀什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

基于多元宗教的背景,今天的喀什伊斯兰教也呈现着博大包容的特质。在建筑上,许多清真寺的柱头上都有佛教的莲花座;而佛教的万字符、道教的阴阳鱼等符号,在清真寺中也不鲜见;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外的广场上,每逢重大节日就跳起来的萨满舞,则是喀什原始宗教的现代体现;在喀什的大漠深处,伊斯兰教的苏菲派则带有鲜明的佛教修行特色。可以说,喀什伊斯兰教并不仅仅是伊斯兰教,更多的是在汲取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喀什特质的伊斯兰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他自由选择,他最希望生活在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后的新疆,文化多元而和谐。近年来,有西方学者强调,新疆文化的本质,或许就是丝绸之路上积淀的文化的多元性。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应该说最集中地体现了新疆文化的多元性,正是这种多元性与民族性的相融相生,造就了喀什的独特魅力。

飞速发展的西部明珠

2010年,喀什经济特区成立,建设一个背靠中原、面向中东的现代化世界都市,成为喀什新的历史定位。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维吾尔族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维吾尔族的文化建筑艺术都在这里体现。具有浓郁维吾尔族风情的喀什作为祖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周边与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喀什的水土、光热、旅游、矿产、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印度五国接壤,有红其拉甫等四个边境口岸对外开放。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国际航空口岸开通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航班,喀什结束了遥远封闭的历史,一跃成为中国进入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枢纽。

喀什作为新疆惟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汇,波斯文明和中原文明在这里碰撞,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轮番在这里主宰,还有欧洲文明和蒙古文化,都汇集到了这个离海洋很远的城市,形成它复杂的性格,多重的心理,独特的品质,加之大漠、雪山、绿洲、异域、古老、传奇,使这里成为新的旅游热地,加之国家大力开发的特区经济政策,喀什正在以她古老的风貌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喀什 丝路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