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桑耶镇上的朝佛之旅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对于渴望已久的山南之旅,没有想到会在这一年的最后几日成行。 位于拉萨城东南角的山南地区,历来被看做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摇篮,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灿若繁星的传奇人物上演着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里

沿着桑耶寺班车停车的地方,我们穿过寺庙商店来到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便能看到远处闪闪发光的辉煌金鼎,同时耸入云端的黑色佛塔也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环顾寺庙四周,密密麻麻的小佛塔整齐的排列在围墙之上,而整个寺庙的上空,桑烟缭绕,百鸟盘旋,处处透露出一派静谧、祥和的自然氛围。走了大约三五分钟,我们便来到了桑耶寺的门口,一座红黄白三色相间的楼宇便出现在我们面前,门口周围,全是各种旅游纪念品和朝佛用品。进去之,映入眼帘的便是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乌孜大殿,另外,周围的各种小殿也散落其间,蓝天白云之下的红檐白墙,无不透露出一种沉稳敦厚、神秘深邃的恢宏气象,站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间,在这座高僧大德层出不穷的绝胜庙宇之中,我的思绪不禁开始飘向了曾经的赤松德赞时代,飘向了莲花生大士讲经传道的心灵道场,想象着藏民族的先人们是用怎样的智慧和技巧才修建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建筑,我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直接前往桑耶寺的主殿:乌孜大殿。

(三) 桑耶寺的内核:乌孜大殿

在乌孜大殿的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可容纳数千人的广场,三根布满经幡的经幡柱就这样耸立在空阔的广场上方,我们去的这一天,寺院里的僧人们正将中间一根经幡柱逐渐放倒,并且重新在上面又缠系了许多的经幡,那些替下来的经幡很快就被周围的信徒请走了。这些在五色组合的旗布上印上经文图符,类似于风马,通常以经文为主,图案也常用风马的图形布局,经幡边上也往往印有风马图案并经常与风马旗混同插挂,故也有人常把经幡叫做风马旗。但是听一些藏族朋友说,其实风马旗和经幡柱是不同的,我们通常在一些山口看到的,那些才是风马旗。而经幡柱更多的则是在一些寺庙的广场中间,比如大昭寺广场前竖立的便是经幡柱。但是因为它们的制式很贴近,而且人们都习惯性的称之为经幡,所以引起混淆也就不足为奇了。

乌孜大殿

在广场停留片刻,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走进乌孜大殿了。乌孜大殿,即“祖拉康”,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坐西朝东,高三层。乌孜大殿吸取了西藏、汉地和印度的构造风格;底层采用藏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层的壁画和塑像内容丰富,艺术精美。这种藏、汉、印合璧的建筑格调在西藏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人们也把桑耶寺称作“三样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这里经常是人满为患,并且还需购票才能进入,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冬季严寒,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都是当地的僧侣信众和一些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进入主殿,大门两边便是两位在此磕长头的朝圣者,在他们饱经风磨砺和岁月洗礼的脸上,双鬓斑白的华发和每一道深深嵌在额头的皱纹,似乎都在无言的诉说着西藏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是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恶劣,对于他们而言,只要生命不止,手中的经痛和口中的诵经声便永不磨灭,只要天地自然和神灵万物常在,虔诚礼佛的心灵和崇尚自然的精神则永远常在。驻足片刻之余,一位年轻的藏族妈妈抱着襁褓之中的孩子走了进来,在寺庙中的佛像经堂前,她将孩子双手送出,用孩子的额头轻轻碰了碰供奉佛像的柜台和金色哈达,出来后,在三五行人的转经路上,从几岁的孩童到几十年的壮年,再到满头银发的老人们,他们历经沧桑的微笑和手中永不停息的转经筒,成为阳光下最动人的雪域魂灵。带着满是惊叹和感动,我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口念六字真言,转动着高原之上最美妙动人的轮回福音。

(四) 乌孜大殿的三样风格

乌孜大殿底层分为两部分,大门前方是一座经堂,后面为佛殿。经堂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经幡,这些印刻着各种经文的五彩经幡,在西藏最为常见的了。我们来的正是时候,经堂里面的喇嘛正在做功课,诵经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虽然自己不懂他们在念什么,但是这响彻庙宇的齐整诵经声,着实让自己在日光倾城的西藏,不止一次感动的泪流满面。经堂与佛殿之间有三道殿门,门上有龙和升云纹等雕饰,围绕佛殿的回廊两壁都是各类金碧辉煌、色彩艳丽的各式壁画,有一些壁画在岁月的洗礼之下,逐渐剥落了。这些历经千年的珍贵壁画,彷佛在用它们永不退色的艳丽色彩在展示着佛法的精髓和伟大,同时那些逐渐剥落的残迹也在无言的诉说着这座古老庙宇的岁月沧桑和历史辉煌。佛殿的天花板上依据时轮金刚、极乐世界绘成的团花图案,异常美妙,在藏地,人们相信生死轮回,也信奉极乐世界的存在,于是,他们潜心礼佛和乐于布施行善,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佛陀的引领之下通往极乐世界,获得无上的智慧和幸福。殿内壁画遍绘千佛像,佛殿内主供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像头戴高冠,内着僧祗支,外着右袒式大衣,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在释迦像前方左右两边各有5尊菩萨和1尊护法神尼塑像,佛殿后列置经架,满置经卷。这些来此朝佛的信众们,都会习惯性的抚摸着这些装满经书和智慧的经卷。用他们的话说,许多藏族人不懂识字,但是只要是在这些经卷上抚弄一番,便代表自己已经读过这些先贤的智慧结晶,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巨大的加持和无上的智慧,藏族信众对此深信不疑。

乌孜大殿

看完大殿的底层之后,沿着旁边的楼梯,我们便上到了大殿的中层。乌孜大殿的中层有明廊、佛殿等建筑,墙壁上也是绘满壁画,桑耶寺的壁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几乎在寺内所有大小殿堂、回廊的壁面上都遍绘壁画,其题材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举重柔道”、“田径赛马”等,其内容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南面的墙壁上绘有莲花生大士的传记图,讲述了莲花生大士进藏传法的经过和修建桑耶寺的情景等;北面的墙壁上绘的是早期桑耶寺的全景图,从图中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桑耶寺的恢弘场面和佛法兴盛的局面。大门两侧都是非常厚的墙壁,门上两边都是同样宽度的门楼,这一沿着中大门对称分布的格局,采用了内地汉式建筑的中轴划分的特点,据说当时第一个来到桑耶寺的洛扎瓦大译师就住在此门楼上,如今大门两旁的门楼都有喇嘛专人在此学习并看管,在中层佛殿供奉的是三尊合金铜佛像,中间为无量寿佛。殿内壁画均为“藏传佛教故事”。在大殿中层,仍不时有信众前来参拜和布施供养,在西藏,对于寺庙的供养是藏族人一生的事业,他们用这些物质钱财来供养三宝,祈获平安吉祥。甚至在许多偏远的地区,每年到了秋冬闲适时节,许多人拖家带口,带上全部家产,一路磕长头到圣城拉萨朝佛,他们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给寺庙之后,再一路举家迁移回去。如今,冬季的拉萨,从下面牧区上来朝拜的信众越来越多,往往这个时候,浓郁的民族风情尽情彰显,西藏才会愈加接近本质和真相。对于一些热爱西藏的人们而言,人迹稀落但藏地风情浓郁的冬季更适合出游。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于一洋]

标签:桑耶寺 朝佛 西藏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