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垃圾变饰品 伦敦卖断市
2009年12月05日 14:58 搜狐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距离菲律宾总统府仅数公里之遥的马尼拉港口,有一个臭名远播的垃圾场,它因焚烧垃圾冒出的黑烟而得名“烟山”。在这里,成千上万的儿童、家庭靠捡垃圾维生,每天仅赚2英镑(约人民币23元)糊口。13年前,英国单身母亲简-沃克毅然放弃国内的高薪工作,来到马尼拉创建慈善基金会。她带领当地妇女,把垃圾堆里的废物变成玩具、手提袋和时尚饰品,并在伦敦的精品店大受欢迎,每个手工包售价高达100英镑(约人民币1140元)还供不应求。

印刷精美的过期杂志剪成三角形,用胶水粘合卷成一粒粒珠子,再涂上光漆,就变成图案特别的潮流首饰

一名儿童正在烟山的垃圾堆寻找可以变卖的东西

在“烟山”附近一座仓库内,20余名妇女正忙着裁剪从“烟山”捡来的旧服装给玩具熊做衣服。一些人忙着用牙膏管做拎包和钱包,仔细打磨;还有人用时装杂志做成五颜六色的手镯。

废物饰品供不应求

法国媒体12月1日报道,菲律宾克里斯蒂安基金会创始人简-沃克说,这种包受到伦敦市场欢迎,已有大约200个包运往伦敦,但还供不应求,“我不得不拒绝了伦敦3家商店的订单,因为我们实在无法完成”。“这个包在伦敦售价100英镑(约人民币1140元)甚至更多。”

该基金会创建于1996年,主要依靠社会捐赠,为“烟山”地区数千居民提供谋生项目、卫生服务和儿童免费教育。在沃克的努力下,一座学校拔地而起;一间废弃仓库改装为生活中心,提供热菜热饭。可惜好景不长。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砍掉基金会大部分捐赠,沃克不得不想法让基金会自食其力,于是想到就地取材,将垃圾改造为时尚制品。

精神收获大于物质所得

沃克说:“母亲们带来自己的设计,她们都富有创造性”。产品先是卖给一些朋友,后来进入马尼拉金融区一家注重生态的时装店。很快,基金会接到来自伦敦商店的订单。

约40个家庭直接受雇于基金会,月收入至少65美元,远远超过他们捡垃圾所得。沃克说,这个项目给予参与者的不仅是一些收入,“许多母亲认为,掌握制作包的技能是她们平生最大的成就”。但她坦承,这个项目所得只能填补捐赠空缺,无法维持基金会整体运作。她说,基金会的目标是实现至少50%自给,而长远目标就是在马尼拉开一家自己的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孟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