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苇客 收获母亲河在奔入大海前的馈赠(1/10)
2011-11-30 07:53 0人参与 0条评论
黄河边的苇客 收获母亲河在奔入大海前的馈赠

11月26日,王洪成(左)、王洪民兄弟俩在黄河口湿地将收割的芦苇打捆扛走。还不到下午5点,天色已经很暗。“苇客”王洪成、王洪民兄弟俩抓紧把白天割下的芦苇装上车。“一斤可以卖7分钱,一天怎么也能割个4000来斤吧。”王洪成说。这里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的黄河口湿地,黄河就在大约10公里外的地方奔腾入海。每年11月,芦苇开始泛黄,也就到了收割的季节。像王氏兄弟一样,来自周边的务工人员开始汇集在这里,高峰时可达到2000人。他们自称“苇客”。割苇子是件辛苦活,湿地泥泞,苇茬锋利,“苇客”们穿着雨鞋小心地迈动脚步,顶着寒风挥动着镰刀,身上常有划破的伤痕。尽管如此,来自周边收入较低的沾化、阳信、无棣的“苇客”们,每年还是利用农闲时节来到这里,从11月干到春节前,每个“苇客”可以赚到一两万元的收入。近几年,芦苇开发被列为河口区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开发成型苇场40万亩,芦苇产业年创产值达7000余万元。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每年割了又长,长了又割;“苇客”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收获母亲河在即将奔入大海时的馈赠。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全部图片
查看原图
0人参与 0条评论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