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小镇明斯特
2009年12月17日 11:25 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明斯特让我想起杭州,几乎是哪里都像,可偏偏是欧洲的阳光和景致。这个德国西北部城市,1648年《威斯特法伦和平条约》的签定之地,曾被评为“世界上最值得生活的城市”。当然,是依欧洲人的标准而言。

这个富庶的城市有120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老镇。因为有河,又靠近海,明斯特是汉莎同盟城市。汉莎城市的好,在于商业繁荣。做起生意来风雨无阻。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回廊建筑。几百年前商人住在楼上的家里,而一楼是自家的商铺。为了让人们可以放心购物,所有的商铺连成了一片,并搭了一个回廊型的长长走道,这样生意就可以不受天气影响。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明斯特的标志建筑群。商人在这个城市很被尊重,整个城市最美的建筑和商业密不可分。

中世纪的权力斗争

明斯特有过衰落的时候,那是在13世纪。这里本是坚固牢靠的天主教城市,但那一阵子的天主教会在这城市里垄断了宗教的诠释权,经常愚弄民众。这势必引来不满和改革。改革者引发了一场宗教运动,叫做“再洗礼运动”。改革者觉得,婴儿一出生就被洗礼是他未经过选择的选择,人长大之后必须再选择一次,坚定自己的信仰。改革者一开始赢得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平民都觉得他们是真正关心自己的宗教。再洗礼运动的宗教领袖叫做杨·凡·来顿。

宗教领袖往往不擅长管理政治,但是中世纪政教并不分离,改革者们渐渐被拥戴成为明斯特的执政者,他们整天在关心人的灵魂,毫不关心明天市民是否还有面包吃。改革者掌权之后,做的事情和前任一模一样,开始暴政,镇压异端,把反对者关进笼子,挂在教堂尖顶上曝晒。人们纷纷外逃,城市人口越来越少。执政者为了保持人口出生率,下了一夫多妻的指令。自称统治者的杨·凡·来顿娶了13个妻子,其中包括被他杀死的前任统治者的妻子。这个混乱的统治持续了没多久,就从内部崩溃。

如今伦贝蒂教堂是明斯特的标志建筑,它自然没有科隆大教堂的雄伟壮观,可是它的别致在于,远远地就可以透过教堂的尖顶看见蓝天。这种镂空的设计,并不多见。教堂尖顶上一直挂着3个巨大的铁笼子,告诫着人们:绝对的权力意味着暴政。

“天鹅”的爱情

教堂之下,是世俗之地。明斯特最受欢迎的街头咖啡之一,就在伦贝蒂教堂旁。喷泉汩汩,孩子们把鞋脱了,绕着喷泉跑来跑去,把双脚弄湿,然后一头扑到妈妈的怀里,吃两口冰激凌,然后继续奔跑,永远不知疲倦。

喷泉上的雕像是鸽子的专用休息室,雕像头上永远停着不怕人的鸽子,它们也喜欢水,喜欢热闹,喜欢音乐。总有街头艺人在喷泉旁演奏,拉起手风琴,弹着吉他,哼哼哈哈唱些叫人快活的曲子。行人高兴了,就驻足听上一曲,高声喝彩,大声鼓掌。

阿湖(Aasee)是明斯特最大的湖,天好的时候有人玩帆船,夜静的时候有人散步。去阿湖边散心是明斯特居民们的日常项目,无论春夏秋冬,湖边总有跑步的人、谈情说爱的人、静静出神的人。夏天自然更曼妙一些,湖边有清凉的咖啡座,供朋友们约了去喝一杯啤酒。倘若太阳晒得正烈,湖面有凉风袭来,不如跳上一艘脚踏船,到湖面兜上一圈。

阿湖是恋爱圣地,一只白天鹅造型的脚踏船开始了它的爱情传奇—一只叫彼得的黑天鹅深深地爱上了这只白天鹅脚踏船,不离不弃已经三年。一开始没有人相信这桩爱情。但任何登上这艘白色天鹅脚踏船的游客,都会发现他们身后的这只黑天鹅。黑天鹅总是温柔地触碰他们乘坐的游船,或者用翅膀扑打,仿佛情意绵绵。恋爱中的人儿看着黑天鹅,心里会想什么呢。他们下一次又会是和谁在湖边,手拉着手,说天长地久?

作者系德国明斯特大学宗教社会学在读博士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孟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