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朱大可:文化资源是文旅项目经营的重要内容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旅游讯 2014年第四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于2014年6月13日在北京召开,著名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主任朱大可就“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观的冲突与和解”主题在会上作了激情演讲,他

凤凰旅游讯 2014年第四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于2014年6月13日在北京召开,著名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主任朱大可就“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观的冲突与和解”主题在会上作了激情演讲,他指出我国有大面积旅游用地,但是即没有主题也没有文化,解决这个问题困境的唯一途径是跟策划师、设计师、艺术家和文化学者结盟,不惜代表为他们建立昂贵的工作室,跟专家一起成长,培育伟大的原创精神,从而获得旅游项目的文化灵魂。

只要简单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能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三个生命阶段。第一次改革开放,是以思想解放为特征的邓胡时代;第二次改革开放,是以市场化为特征的邓江时代;第三次改革开放,是以文化重建为特征的习李时代。是的,我们一不留神,刚好就站在了文化重建的历史转折点上。

回顾一下中国市场的成长日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经济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经济迅速发育壮大,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没有人能对这种成就无动于衷。

老邓统治的时代,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邓丽君的歌声,悄悄进入中国大陆,在民间迅速传播并走红,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爱。小邓在歌里如此问道,“为何爱的门,早已经为我们而开,可是我们却在门外,不远地徘徊?”对这个简单的问题,老邓无言以对。

老邓好像不喜欢小邓的调调,他想用文化管制来阻止这场攻势。许多人因为偷听小邓而遭到严厉的处分,但靡靡之音的浪潮,在三洋牌双卡录音机的支持下,演变成滔天的洪流。当时的纽约时报宣称,这是一场爆发于老邓和小邓之间的战争,但最终的结果,是小邓意外地战胜了老邓。当然,另一个无法证实的消息称,老邓本人也经常在家里偷听小邓。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为什么身为一国之君的老邓,不能击败娇媚柔弱的小邓呢?而小邓的胜利,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的回答是,邓小平的经济学,没有交出自己合格的文化考卷。邓小平经济学创造了经济和物质的奇迹,同时也制造出巨大的文化空白,被小邓轻而易举地填补。在一个刚刚被文革摧毁的文化废墟上,来自台湾人的柔软“爱语”,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拯救了我们被红色仇恨烧焦的灵魂。

导致这场败局的主要原因,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物质性偏差。拉动小平经济战车的那两只小猫,一只黑猫,一只白猫,颜色大不相同,却属于同一个品种,它们要求经济必须紧紧围绕纯粹的物质轴心,完全摆脱文化的制约。我们不妨把这种经济学叫做“唯物经济学”,它的“唯物主义”逻辑,把精神误判为物质的敌人,并指望用抛弃文化的方式,去制造经济加速的奇迹。正是这种策略,造成了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性断裂。

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浪潮风起云涌。城市居民欢天喜地住进新房,却被迫丢弃了自己的文脉和乡愁。旧的历史建筑,作为生命记忆的最后载体,作为最后一点物质文化遗产,无法抵挡来自铲车的攻击。文化在大规模死亡,变成一个难以召回的幽灵。中国属于一个古老的文明,但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多次颠覆,已经沦为文化贫困的穷国。

最近以来,有人提出“人文经济学”的概念,它的重点在于,调整经济学的叙事方式,把它从枯燥的数字演算里解放出来,用日常生活语言加以表述。但这只是“人文经济学”最表层的部分。在我看来,人文经济学的起点,是彻底反思邓小平经济学的唯物主义逻辑,重设我们的经济思维,修复经济和文化的亲密联盟,让大家回到经济和文化彼此依存的常识上来。

我要从这种逻辑开始,回应旅游开发中经济价值和文化观的关系问题。不仅如此,我还想借这个机会,提出“人文旅游经济学”的概念。这种经济思维具有双重价值的特征,也就是以文化为轴心,以经济为动力,实现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共赢目标。

人文旅游经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把人文精神视为自己的灵魂和目标,也就是重设产业的价值观体系,确认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游客价值高于产品价值,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的本性,放弃把文化符号当作工具和装饰的习惯性做法,而真正地把人文精神,变成新一代旅游项目的营造目标。

人文旅游经济学的第二要义,是要把文化资源当作它经营的主要内容。现在各地政府都要求开发商在拿地之前,先拿出以文化为题材的项目方案。但是许多发展商都已经发现,项目策划中的内容贫困,正在成为整个旅游地产业的最大困扰。我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主题公园。是的,我们可以有大面积的旅游用地,但我们既没有主题,也没有文化。解决这个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跟策划师、设计师、艺术家和学者结盟,不惜代价为他们建立昂贵的工作室,跟他们一起成长,培育伟大的原创精神,从而获得旅游项目的文化灵魂。

人文旅游经济学的第三要义,是学会甄别什么是好的文化,什么是有害的文化。国庆60周年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树起了56根民族柱。这是天安门历史上最可笑的壮举。这些用金红两色涂抹出来的阳具,颠覆了庄严肃穆的广场,把它变成一个充满杂耍气息的马戏场。56个民族,完全可以用一根柱子来表达。幸亏中国只有56个民族,假如我们有560个民族,那么,天安门广场将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呢?作为滥用文化的典型案例,它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不幸的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项目,在中国各地前赴后继。

人文旅游经济学的第四要义,是捍卫文化的尊严。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它们自身的灵魂、品格和气息,它拒绝被随意模仿和粗制滥造。河北石家庄的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造型拙劣,无法传递原型的价值,只能构成对北非文化遗产的践踏。全国各地新式住宅小区里的那些罗马柱和塑像,更是对欧洲古典文明的嘲弄。9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的仿古旅游景点,大多数是劣质的造伪品,它们无法传递华夏古典文明的神韵,甚至无法准确复原它们的外貌。这些劣质旅游品的唯一作用,就是摧毁历史文化遗产的尊严,并且颠覆我们对它的神圣的情感。

朋友们,我们今天已经发现,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城市建设浪潮,制造日新月异、千城一面的景观,夺走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甚至找不到当年跟第一个恋人约会的地点。在文化记忆方面,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种夸张的城市陌生化效应,过去曾经是官员的政绩,而今天则应该成为官员的耻辱。

我们也已经懂得,第二拨的新城镇建设浪潮,已经在各地启动,对于旅游地产的发展商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因为它能够帮我们部分地召回失去的记忆遗产。第二代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文化回乡运动”,打造优质的文化旅游精品,把当年夺走的历史文脉还给居民和游客。

我们还懂得,就现象学的层面而言,旅游是一次对自身存在的否定,是对我们厌烦的生活方式的短暂的逃离。营造一种乡愁旅行的气氛,让游客在乌托邦公园里做梦,寄居在怀旧的诗意当中,这是人文旅游经济学的基本方向。那些充满暴力的社会新闻向我们表明,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焦虑缠身的病人,旅游业之所以兴旺发达,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柔软的、穿越时空的治疗。优秀的旅游产品,将能成为最好的医院,具备最完美的精神疗法,让游客心力交瘁地进来,容光焕发地出去。

我们终于懂得,未来的旅游市场,肯定是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市场。谁能掌控乡愁、拥有强大的文化安慰力量,谁就能成为主宰旅游业的霸主。只有这样,300年以后,我们留给子孙的,除了那些坚固的物质遗产,还会有优秀的“非物文化遗产”。

相关专题: 2014年第四届中国旅游投资大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旅游项目 文化 朱大可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