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年人腰背疼、驼背竟是骨折了!5招有效改善


来源:凤凰健康

在老百姓心中,骨折有两个要素:突发的外伤,如摔倒、撞击等;急性的症状,受伤部位非常痛,肿胀淤青,甚至影响活动。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恰恰可以没有这两个要素。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松软,当不能受力时,轻微的外力(比如咳嗽、喷嚏、坐下、搬动轻质物体等动作产生的力量)就能引起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腰背疼痛该如何排查自己是否骨折?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方法。

提高骨量峰值。

人一般在35到40岁达到骨量的最高点,也称为骨量峰值。骨量峰值越高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越低。在骨量达到峰值之前,足够的蛋白质和钙摄入、运动、室外活动可提高骨量峰值,而吸烟、过量饮酒和碳酸饮料、室外活动少可阻碍骨量达到峰值。

骨质疏松及时诊断和治疗。

除了上文介绍的诊断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类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的人群:

1.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2.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3.有脆性骨折史或(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年人;

4.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5.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6.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药物史(如糖皮质激素);

7.身高降低者(目前身高比身高峰值降低4cm或以上者);

8.身高预期降低者(目前身高比近期记录身高降低2cm或以上者)。

一旦发现骨质疏松时需要尽早治疗,可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目前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可以将骨折发生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

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一定要检查骨密度。

很多患者在还未诊断骨质疏松的时候先发生了脆性骨折,那么需要及时检查骨密度,在骨折时就应该启动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再次骨折发生。有研究显示,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60%。

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不能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持续补充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如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但是单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不能预防骨折的发生,也不算是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应用抑制骨吸收(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雷洛昔芬等)和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才能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吃钙片≠抗骨质疏松

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男性在70岁以后,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如果发现骨量减少较快,即可开始干预,补充钙质,尽量减少骨丢失。其中,出现骨质疏松吃钙片补钙是很多人的做法,并认为这是对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杨德鸿解释,吃钙片有助于延缓骨丢失和抗骨质疏松,但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钙剂的补充不能代替调整骨代谢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就如同仅有砖瓦,没有工匠不能建造房子一样,骨质疏松较严重的人则应进行药物治疗,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促进骨量增加。

除此之外,应将影响骨量的药物控制在不用,量少时间短。比如,抗胃酸的药物可引起骨量减少,如果患者能够规范生活习惯,少食刺激性食物,就能够减少抗胃酸的药物使用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另外,体弱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期卧床,建议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

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骼是坚硬的组织,新陈代谢也较慢,且骨质疏松是慢性病,所以抗骨质疏松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如阿仑膦酸钠至少坚持用3年、特立帕肽坚持应用18个月效果最好。有一部分患者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几个月后感觉症状减轻就自行停药,往往不能降低骨折风险。

参考文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1月

本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家庭医生在线、39健康网、老人报、广州日报、澎湃新闻网等网络综合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