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寻宝瓷杂组收兵 官窑民窑各有斩获
2010年08月30日 17:16 嘉德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明崇祯青花高士风景筒瓶

此外,明崇祯青花高士风景筒瓶和清同治霁红碗(一对)等,同样将瓷器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掌故以实物形式展现了出来。

明万历年间,御窑厂被毁,工匠流散到民间,为民间瓷器制造业注入了技术力量,促进了景德镇一带民窑的蓬勃发展。在纹饰画风上,御窑厂匠人精湛的技艺一度被官窑纹饰束缚,难以自由发挥,一旦进入民间,创作上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间,由此带来明代瓷器的第四次高峰,为清代瓷器奠定了基础。

清同治霁红碗(一对)

霁红则素有“千窑难得一红”的盛名。霁红釉由于烧造技术困难,到明晚期已经停止,用矾红代替。到清康熙年间,得以复烧成功。此同治霁红碗虽不可与前朝瓷器发展顶峰时期的作品相提并论,但对于民间收藏而言,实为不可难得之器。

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单色釉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单色釉审美素来被认为属于文人雅士一路,需有足够的修养、品味,追求生活品质者,才能欣赏其美,承认其价值。另一方面,颜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自汉代即已十分成熟,进而延展到万物生克、国家运数等各方面,由此形成森严的仪式体系。自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祭器皆用瓷”,瓷器也被正式纳入了这一体系,如天坛用青色,地坛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等。“霁红”原为“祭红”,到清中期著名督窑官唐英时才改为“霁”,由此可知,这种单色釉,原本也为祭器之用。

有关专家表示,民间收藏的力量一度被忽视,被认为只能“小打小闹”,无法出现重量级藏品,但随着艺术品收藏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根植民间的收藏传统的复兴,“藏宝于民”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正在成为令人欣慰的现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