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的一个设计师朋友在微博上喊话,说国内某著名男装设计品牌抄袭了他的作品,还拍下对比照片来做证物。
Lanvin,H&M与Benetton的相似设计
事情闹得不大不小,“圈里”人士也讨论得热火朝天,观点无非以下几种:一、被指名的品牌哪款设计不是抄名家,你能被抄到应该倍感荣幸;二、品牌无耻,中国设计无望;三、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时尚界抄来抄去,本来就是常态。
这个本来也算是行业丑闻的事件,在两天之后就偃旗息鼓了。时尚媒体视而不见,涉案各方也鸣金收兵了。朋友私下里告诉我——对方已经打来电话道歉,相关产品将立即撤柜,被发现抄袭多款设计的主创设计师将被严肃处理。如此而已。没有更多明确的交代,所谓的严肃处理,很可能也就是按照“内部”事件处理,低调解决。
朋友开始有些义愤填膺,不过细想下,这事儿原本也没法严肃处理。毕竟,要界定时装设计是不是抄袭太难,太见仁见智了。音乐创作尚有所谓“8小节以上雷同”算作抄袭的基本规定,时尚界闹腾了这么些年,在“抄袭”这个问题上却还是暧昧不清模棱两可。
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与时装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之间的纠纷。先是前者被后者拉入秀场黑名单,传说是因为Carine向Balenciaga借了一款大衣拍照,事后却没有立即归还,不久Balenciaga就发现对手品牌Max Mara的成衣中出现了十分类似的设计,盛怒之下的Balenciaga立刻就跟法国版《Vogue》及Carine Roitfeld本人划清了界线。无论真相如何,两者的尴尬都显而易见,Balenciaga因为缺乏证据,根本无法指责Carine及Max Mara是在进行抄袭;而另一方面,Carine也无法提出反面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实上,在任何行业,富有创造性的天才永远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干着的工作多少都带着抄袭他人成果的痕迹。在时尚行业,尤其如此。人们还为此列出了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名目来洗清“抄袭”嫌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Chris Tang 编辑: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