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如何畅想未来
2010年09月01日 13:27 今日艺术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深圳2040城市发展策略首场公众论坛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个中小学生的演讲,他们的讲都是自己的心声,不像是有大人在导演和安排。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说,“我觉得2040以后的城市,汽车会像飞机一样飞行”;“火车也像汽车一样飞行,跟飞机的速度差不多”;“火箭就更高、更快了”。

看来,对速度的迷恋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孩子的内心。或许,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个小男生天生就对速度就有一种神往,这种神往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某种普遍性。人之所以崇尚速度,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对速度的想象来超越自身,补偿身体的不足。另一方面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与孩子现在所能接触到的知识有关。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如果人类遇到什么问题,解决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高速度。

例如,人们在出行的时候遇到了堵车、遇到了交通运输供不应求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更多、更快地修路;更多、更快地增加各种运输工具;更多、更快地驾驶各种交通工具……最后,交通的问题归结成为了一个速度和时间的问题。

另一个中学生的畅想则与空间有关,与小学生相比,他提出了另外一个维度。他的想法也更加完整和系统,甚至画出了图纸。他说,在城市土地不多的时候,可以有两个出路,建天空之城和海洋之城。天空之城的设计是个手的形状,五根手指,手指中间有一个环形的管道连通,中间是一个电梯,电能、氧气、食物从管道进去,人的废气和垃圾从里面出来。海洋之城也只住人,整个是一个苹果的形状,旁边有几十个潜艇站,所有的食物供给和氧气都是从陆地运过来的,二氧化碳和垃圾都排放到陆地。也就是说,当人类的行为造成空间的拥挤、狭促之后,解决的办法是不断地向上或者向下拓展空间,然后把垃圾和废物留给大地。

这个孩子非常有想象力,同时,也必须承认,他的畅想其实反映的也是我们成人世界的知识状态,我们的确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解决空间问题的。

这两个孩子的畅想带给我的思考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基本上不从伦理的角度去畅想未来,不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的角度去思考未来呢?这是不是与我们的科学主义教育有关呢?

对于人类的未来,科学主义者是乐观的,他们相信科学和技术的力量,《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就是如此。这一派的观点认为,人类、地球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通过创造更高级的科学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它,人类有足够的智慧来面对这些问题。

另一种是伦理主义的看法,这些人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他们对未来是悲观的,在1972年发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他们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人类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他们不仅设计了“零增长”的对策性方案,还预测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

这两大观点的对垒和论争一直持续到现在。最近,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出语惊人,他说,“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地球将在两个世纪内毁灭,而人类想要在未来继续生存下去,只有移民外星球。

这是关于未来的另类畅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孙振华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