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学贯中西,他了解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差距,也深刻理解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内涵。他曾把自己当作裁判,选取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他称之为“较量”,第一回合,第二回合——结果有胜有负也有平局。同时,他又把东西方艺术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受阻,却彼此相爱。他说他是一个艺术的混血儿,既画油画,也画国画,他热爱油彩对比强烈的色块,更爱水墨淡雅之乡和灵动的线条,他矛盾着、困惑着,鱼和熊掌本不可兼得,他却藏着掖着,两个也不愿舍弃。就这样,一路走来,他竟然水陆兼程,挥洒自如,在东西方两大领域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绩斐然。
李政道在文章中写道:“冠中教授学贯中西,不懈的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点,自由地奔走在东西方绘画的两个领域,寻找和创建了自己的生命家园。冠中教授创作的《流光》这幅反映‘复杂与简单’的科学主题画,则具有现代西方绘画的抽象意味,但其审美境界却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0世纪,中国绘画形式在左倾思想的主导下,绘画以单一的形式“服务”于主题和内容,绘画艺术成了文字主题的图解,成为文学的附庸;绘画本身是靠形式,靠视觉来解释的,而不是靠文字解释。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吴冠中发表了一篇关于《绘画的形式美》的文章,是对极左艺术教条的公开挑战。他在绘画艺术上创造新形式的试验,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在于呼唤美术家对绘画本体的关注。而西方则在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对学科本身批评的影响下,西方现代艺术从内部展开自觉意识的独立思考与批评。吴冠中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现代绘画在形式创造上的空缺,到了非革传统绘画艺术的命不可。
吴冠中在20世纪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当中,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个时空交会点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艺术切入点,正好紧扣这一时代主题,并由此展开在这个时代里属于他的艺术空间。
吴冠中认为离开前人技法经验并不妨碍中国艺术传统的延续,且认为这将使这一传统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他的水墨画作品证实,虽技巧、章法上远离传统绘画形式,但在艺术精神上却是与历代水墨画大师们灵犀相通。
吴冠中在艺术发展的规律面前,无论对待的是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他始终本着科学的态度,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观,没有把东西方艺术对立起来看问题,曾有毕加索寻找非洲艺术,莫奈、马蒂斯也有过东方艺术的情结。艺术家有国籍,而艺术没有国界,艺术是人类共同文化精神的连接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如何获得世界的认同,首先要持科学的态度,如贡布里希所言:“科学的态度就是对过去东西所持的自豪态度,带批判性的判离态度和相信进步的可能性的态度。”吴冠中对艺术的思考,不仅以科学的态度,还在于他不停的创新变革的热情,无止境的反思,对传统既自豪又叛逆,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吴冠中提出并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形式美”这一美学观点。这里的“形式”与“程式”不同,形式美也是传统绘画所追求的目标,黄宾虹山水画浑厚华滋,他画的房子东倒西歪,山与人的比例也不是真实中的比例,所画景物也与自然中真实的山水大不相同,但它给人却是“真山水”的感觉。正如潘天寿所评:“凭他一支秃笔,画出形理妙合自然。”这是艺术的真实,给人以形式美的享受。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阳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