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
他站在聚光灯下,有些矮小、瘦削。年届70岁的他,头发微白,背开始有些弓了,唯有一双眼睛仿佛与年龄“格格不入”。那是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总是转个不停,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不停在看,不停在思考。
一身灰黑西服,白衬衫,他微微鞠躬。是日本人独有的谦逊。可是翻看他的建筑作品——方与圆套叠而生、光与影觥筹交错、虚与实相辅相成,却着实感受得到他骨子里透着的叛逆。
采访安藤忠雄并不顺利。从环球金融中心93层高的观景平台,到同济大学大礼堂外的甬道,再到多次往返于中日之间、从中文译成日文又从日文译回中文的信件,在我的心中,安藤先生的影像,慢慢清晰饱和。
他说:“我的一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不断抓住眼前最微小的光明,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每栋建筑都挑战一个梦想
安藤忠雄最近一次到上海,是受文筑国际的邀请在同济大学做演讲,同时宣传他在海南鹿回头岛的最新建筑设计——半山半岛美术馆和半山半岛音乐厅。因海南正在火热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形象,这个项目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
在安藤的设计构想中,两栋建筑是一个整体,一半在海上,一半在陆上——海上的镂空圆形建筑是半山半岛美术馆,陆上的方形建筑是半山半岛音乐厅。两者之间,有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小道相连,这小道堪与海平面齐平,周围便都是海了。
“我希望能够创作出这样一种场所:可以在众多参观者脑海中留下一个印象——这是一个新的中国,充满着希望。因此设计中导入的手法是‘门’。”安藤忠雄在他的作品里融入了海南的城市文化,“最前端的美术馆面向海面伸展,作为‘开向大海之门’,这道‘门’象征着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入口。同时,它也是通往全世界的‘门’,连接着外面无限宽广的世界文化。”
然而,要使建筑稳稳地“漂浮在海上”,又要使用如此大范围的钢跨弧形结构,都是横亘在建筑学上的巨大阻碍。“我很担心是否能如期完成这个建筑,这是一个挑战。”他笑笑,坦言没什么把握,“海上的固定技术、建筑遇到风浪的措施,这些都是我目前钻研的问题,希望能顺利解决。”
他的笑容里,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兴奋。
我却固执地相信,他一定能做到。因为在安藤忠雄的建筑生涯中,从来不乏挑战。他所接的很多项目都完成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飞跃。
他曾设计过一栋只有一米多宽的建筑。委托人是一位艺术家,有地25平米,没什么钱,要求却苛刻——房子里要包括一个画廊、一个工作室、一个卧室,最好还要有个大浴缸。所有人都以为委托人疯了,更“疯”的是安藤,他接下了这个任务。理由是,委托人和他一样,至少是一个敢于追梦的人。最终,他巧妙地完成了这座建筑,他把楼梯所占用的空间打通,实现了一整片上下贯通的画廊壁面。
他曾在六甲山坡度为60度的斜面上造起一栋20层楼高的房子。那还是在1983年,42岁的安藤颠覆了“常识”,将建筑“栽”在削平的陡壁上,宛如在绿树掩映的山麓上安放的混凝土玩具。这个设计被安藤称之为“画最新最美的图面”,这一画,前后共跨越了30年,最终完成了4期六甲山集合住宅设计,并因此促使电梯公司特别开发出倾斜的小道电梯。
这便是安藤忠雄独有的建筑勇气。他说:“每一个设计,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的延续。每一栋建筑,都在挑战着一个梦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