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嗜好者》中的艺术家黄奎
“找资金对我来说是最不习惯、最不喜欢的环节,但是没办法,它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许多朋友、许多艺术机构都是很帮忙的,他们甚至一直都会帮忙。比如做《上海滩:1979-2009》展览的时候,我买的灯不够,就到东大名的仓库里,把他们所有的灯都拿到展览现场去了。比如我需要什么机器了,就会去证大美术馆借。”
做了独立策展人,事事躬亲的滋味比利安娜是尝到了:“找资金、找场地、找艺术家、布展、跟所有人沟通……这些环节里的很小细节,包括请柬设计、开幕流程等等,都是非常繁琐的事情。《上海滩:1979-2009》那个展览的场地是很碰巧得到的,我认识八号桥的一个人,他告诉我八号桥有一个二期工程,我去看过以后觉得可以,就去找他们老总谈,老总说:可以啊,但是那个地方没电,你要自己去拉电;也没有灯,你要自己去买灯。所以一个展览有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搞定,包括拉电的事要去找包工头谈价钱。哈罗德·西蒙曾经说:策展人不仅仅是一个策展人,还是外交官、谈判者、民工,什么都是。”
展览作品
很容易就high起来
比利安娜说自己“是个每天有很多想法,很容易就high起来的人”。而她策划的展览,也一个比一个进步,视野更开阔,想法更成熟。2008年,她策展的《FLY飞:小野洋子个展》在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这个展览名噪一时,是这位著名的列侬的遗孀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个展。
2009年,比利安娜发起了“奶妈基金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为支持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及艺术项目设立的基金。“当时就是觉得,我做了这几年的策展人,积累了一些资源可以分散给年轻艺术家,因为他们很缺少机会,基金会可能会对他们有一点帮助。”
奶妈基金会每年甄选年轻艺术家们报送的项目,第一个资助的团体是“双飞小组”,这批80后艺术家一共有八个人,展览《不问路在何方》就是奶妈基金会扶持的第一个项目;今年,站台中国举办的《丛林》展,就出现了“双飞”的录像《不问路在何方》。
今年开始,比利安娜打算给基金会转变一下思路,把资金扶持的重点放在资助年轻艺术家到国外进行短期的入住创作。
2009年9月9日,比利安娜迄今为止独立策划的最大型展览《上海滩1979-2009》在历时一年的辛苦准备之后,在局门路八号桥二期工程里开幕。这个大型艺术回顾展展出了近50位上海本土艺术家的200多件作品,囊括了从1979年仇德树创建“草草社”开始的上海当代艺术30年的实践历程。
为了避免传统回顾展的模式,比利安娜抛却了文献式的展出,完全以呈现昔日作品原样为主导。她一个艺术家一个艺术家去寻访,找到他们昔日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而比利安娜思维的成熟和视野的开阔,在这个展览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说:“这个展览其实是个永远的项目。”在她的计划里,除了已经结束的展览,以及今年出版的《上海滩1979-2009个案》书籍,还要出版一本《上海展览史》,时间跨度也是从1979到2009年;第三本出版物名叫《艺术外的艺术》,把这些艺术家曾经做过的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整理出来,“比如艺术家写过的诗歌啊什么的,很多人做过不同的东西,杨旭设计过椅子,胡介鸣早期写过剧本,做过剧场。”这三本书也将全部翻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最重要的想法是,“做《上海滩》这个展览的时候,艺术家们给了我很多文献。有一天如果条件成熟了,我打算把它做成一个对外开放的上海当代艺术的文献库。诱人想查找这段历史的话,就可以到文献库来看。如果有机构愿意合作的话,我会要求这个文献整理的工作必须持续,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永远的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