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箪食忆故人熊晓鸽记陈逸飞
2010年08月27日 19:39 东方视觉 】 【打印共有评论0

1987年,记得是春节过后纽约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冬日,有点冷,谭盾和我兴致勃勃去见一个名人,画家陈逸飞。

当年的我们,不过是两个一腔热血赤手空拳的留学生,正为筹措谭盾在纽约林肯中心举办的音乐会的费用焦头烂额。虽然在林肯中心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是所有乐坛新秀的梦想,我还高高兴兴地被谭盾“蒙”来,以波士顿中国学生联谊会负责人的名义与林肯中心签约,并出任这场音乐会的经理人。但对高达6万美金的费用,实在是心有余勇,力不能逮。苦思良策,终于想到了陈逸飞。只因为那时的陈逸飞早已签约哈默画廊,且因哈默博士送给邓小平的一幅油画《周庄·双桥》享誉画坛,声名远播,如雷贯耳,是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留学生的偶像和楷模。

没想到陈逸飞竟是古道热肠,平易亲和一如兄长。他请我们在一家颇为高级的中餐馆吃饭,说了些早年留学的艰难,对我们这帮后学的此番“壮举”更是褒扬加鼓励,最后大方爽快地慷慨解囊,捐了一幅画作,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欢天喜地地将他的大作出售,扣出画廊的佣金之余,售画所得的6 千美元刚好缴付林肯中心最大的音乐厅Avery Fisher Hall 的租金。初战告捷,大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又经过一年的多方努力,这场第一次由中国留学生在林肯中心举办的个人作品音乐会终于热热闹闹开张,圆圆满满落幕。如今谭盾驰名国际乐坛,又有几人记得他最早的知音,竟是隔行的画家陈逸飞?而陈逸飞的独具慧眼,也可以此为证。

有个细节让我铭记至今。初次见面之后,陈逸飞曾让谭盾打电话给我,嘱咐我以后去纽约出席重要场合,千万不要再穿国内带出来的西装,以免有损形象,失去一些机会。当时只是有感于陈逸飞的细心和诚恳,多年后亲眼见到逸飞品牌的服装面世,这才如梦方醒,恍然大悟:原来陈逸飞早已有志于此,当然并非一时兴起。

后来,我们先后回国。因为忙,也没有太多的机会见面。但我每次去上海, 只要有机会,我们也会约在一起见个面吃饭。我当穷学生时,每次到纽约见到他,他都会请我吃饭解馋,并且义不容辞地买单;待我找到工作,有一天专程从波士顿到纽约请他,他却又没有时间,我们只能匆匆小聚,咖啡代饭。回到中国后,不幸成为商贾,商场上的饭局,大多酒池肉林,但每次在上海和陈逸飞相会,食物只是以助谈兴,谈笑风生之余,他居然还是一定要坚持付账。近几年,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我曾笑言我所供职的IDG公司是在一路追着他跑——他办模特和服装公司,我们就出《时尚》杂志;他拍电影,我们又将美国最权威的影视行业杂志《综艺》引进中国。合作的前景似乎越来越广。去年11月,我们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巧遇,一起吃了一顿早餐。席间他一直在说《理发师》的拍摄进展。我觉得他面有倦色,还劝他要多注意身体,多点时间休息,很多事情要请专业人才来做,不一定非亲力亲为不可。在我看来,他的事业涉猎太广,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份辛苦的全职工作,他一身数职,以一副血肉之躯,实在难以担当。话虽如此,却并未减少我们畅谈的兴致和别后偶聚的欢愉。这一次,我终于买了单。相识十多年,总算一偿请他吃饭的宿愿。

4月10日,美国西部时间凌晨6点。朋友来电话告知噩耗。像所有的人一样,难以置信,最后却不能不信。粗略回想我们的朋友之缘,竟然是以吃饭开始,以吃饭道别。民以食为天。君子之交,平淡浑朴,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诚然,陈逸飞不是一个甘心长驻象牙塔的艺术家,他敏锐的商业触觉也像他的艺术才华一样让世人惊异。他总想多做一点事,一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事。然而,天不假年。他只好匆匆挥手作别,留给人间一片弥足珍贵的视觉之美,恰如遗像中的他,一脸阳光,和煦灿烂。

故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恨悠悠。逸飞兄,走好!

作者熊晓鸽为,IDG亚洲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创始合作伙伴。IDG资本副董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