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早已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大多数人已经不为“饮食”发愁的时候,“男女”,即当下俗称的“性福”问题,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关注。日前,由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人口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女性性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女性的“性福”状况并不乐观。其中,有将近6成的被访女性表示自己的性生活质量不高,将近一半的被访女性表示自己在夫妻生活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将近四成的被访女性在回答“目前丈夫或性伴侣的性功能状态”时,选择了“一般”、“不太好”或“不好”;此外,有52.3%被访女性的月均性生活次数仅为“1-5次”, 32.8%的被访女性做过“1次流产”,18.6%的被访女性做过“2次或以上”流产。
来自北京的著名青年性学家李扁、来自上海的社会学者何风在接受女性周刊时都指出,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性福”隐晦、私密、甚至负面的价值判断所影响,大多数的中国女性依然“谈性色变”,不敢在他人乃至丈夫面前承认或谈论自己的正常欲望,这是直接导致女性“不性福”的重要原因。当然,丈夫们也要对这种“不性福”负责,除了把工资拿回家这样的表面文章之外,他们还要接受另一种如何取悦、如何配合、如何倾听妻子的“丈夫教育”。
近6成女性“性福感”平平
记: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7%的女性对性生活“不满意”,12%“不太满意”,39%“一般”, “比较满意”的占18%。 “很满意”的仅占14%。也就是说,将近六成的中国女性认为自己的性生活质量一般。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数据?
李扁:我看这个数据不错,基本反映了事实真相。这个问题被提出来,已经是一个重大进步。我有一个说法:本世纪的最初三十年,是中国人的情感重新发育的三十年,过去不敢启齿的问题,现在被拿出来公开讨论。站在历史的角度,从一个比较大的尺度来看,我对此很是满意。至于调查结果,六成女性对性生活不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性文明建设,很有群众基础。
何风:单纯从数据上看,“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占到了30%多,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去看整个受访人群,18-34岁的年轻人占到了70%以上,而这个群体应该是性生活相对比较活跃的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她们对性生活的满意度还在这种状态,就不能够令我们满意了。至于比她们年长的女性群体,“性福”度也许更低。
记:在回答“能否从性生活中获得愉悦”这个问题时,“几乎总有”者仅为7.6%,“经常有”者为37.1%,“偶尔有”者占41.4%,“没有”者为13.9%。另外,调查显示45.7%的女性在性生活中是“被动”的,只有5.2%的女性会“主动”。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女性不敢主动追求“性福”?
李扁:这里面的核心问题,还不在于女性是主动还是被动,而是在于她们对性的价值判断。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负资产,一个主要的成分,是一个思维定势,也是一个价值观——当然西方也一样——那就是,对于冲动,我们的评价是负面的;性冲动,则承载了几乎所有的批判和污水。既然性是丑事,当然做起来理不直,气不壮,最大的心理障碍在这里。
何风:在是否“主动”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比如,性价值观的问题、性知识的问题,等等。在传统观念上,“性福”历来是男人的特权,女人的“性福”是被忽视、压抑、否定的,她们得不到必要的知识文化和社会支持,哪怕是现在。
编辑:张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