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 慎防孩子智力厌食

2010-03-11 北京青年报 编辑:董俊杰 出处: 分享给好友

  果真如妈妈所言,是孩子变调皮了还是不求上进了?当我耐心细致地询问孩子时,小杜勇却气嘟嘟地说:“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知道天天逼我学这学那,连春节也才玩了半天。我觉得好没劲,现在我最烦的就是讨厌上学,讨厌去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听了妈妈和孩子两方的话,我心里有了底:这又是一起“智力厌食”病例。

  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然而对于孩子的“智力厌食症”却为许多家长所忽略。近几年来,许多年轻的家长越来越把全面教育和特长学习当作提高孩子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逼着自己的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补课、学弹琴、学绘画……可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患上了智力“厌食症”。“智力厌食症”是指在智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过多的智力刺激,使孩子的求知欲望、兴趣减弱,妨碍了智力的正常发展。

  我告诉杜勇妈妈,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万事都要适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才有积极作用。这和饮食上的厌食一样,不要什么都让他吃个够,这会促使孩子出现厌食症。同样的道理,在智力培养中,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多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出现求知“厌食症”。

  同时,家长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既要让孩子在精神上“吃饱”,又要使孩子感到“还很想”,即保持孩子在学习中有一定程度的“饥饿感”,以有利于激发孩子下一步的兴趣和求知欲。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因此,在孩子产生需要时,就要避免过多地给予不适宜的刺激,如在选择图书、玩具时,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在于多、杂,而在于适宜,这样,就能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

  摒弃不分场合地点,动辄给孩子来场“智力刺激”的强权做法,有些父母喜欢在吃东西之前,让孩子必须完成某某测试才给吃。可孩子一心不能两用,想着香气诱人的食品,就缺少了计算的兴趣,在对食品产生强烈诱惑的同时,也正在对计算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给孩子智力刺激,创造教育条件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要从培养孩子的需要入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从孩子需要出发,给予一定的“智力刺激”,才能起到益多害少的作用。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应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在“智力开发”上,应当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改变生硬的方法,寓教于乐才能更有益于引发孩子对求知的浓厚兴趣。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在最关键的地方注意稍做停顿,同时启发孩子自己去“续尾巴”,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的想象、判断、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一种迫切了解故事发展的心理需要,切忌把故事当成孩子的催眠曲,将孩子美好的想像力扼杀。

  最后,我告诉杜勇的妈妈,孩子智力厌食的出现,有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兴趣不稳定、无常性,但更主要的是家长只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孩子正确有度的引导。因为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孩子的大脑就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不仅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长大后也会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

  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谈话,杜勇妈妈心悦诚服地全盘接受了我的建议,表示在今后对孩子的教育中要适时适度,将死板的学习融入到让孩子感兴趣的各方面,降低“智力厌食”的刺激。随后,我又告诉小杜勇,爸爸妈妈保证今后一定会遵循他的意见,减少一些学习任务。小杜勇高兴地握紧小拳头说:“我一定会棒棒的,让爸爸妈妈满意!”

 

精彩图库